央廣網西安7月21日消息(記者劉昱)近期,陜西多地出現高溫天氣。高溫影響下,一些健康隱患悄然潛伏、危急病癥易發,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
高溫天氣需要重點預防哪些疾病?長時間吹空調有哪些健康隱患?針對這些市民群眾關心的健康問題,記者邀請到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航天城院區急診科副主任孫蓉,為大家帶來健康科普。
警惕熱痙攣 識別高溫下的健康“預警”
“熱痙攣是中暑的一種類型,主要是由于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進行劇烈活動或勞動導致大量出汗,丟失過多的水分和電解質,尤其是鈉的丟失,引發肌肉突然痙攣,這是身體對高溫的‘抗議’。”孫蓉介紹,熱痙攣成為近期急診科門診的高頻病癥之一。
小腿、大腿及腹部等部位出現突然發作的肌肉痙攣伴劇烈疼痛,是熱痙攣的最明顯的表現。
“熱痙攣的痛感強烈,持續幾秒到幾分鐘,可能反復出現。同時,痙攣肌肉摸起來發硬,患者出汗多、易疲勞,但意識清醒,體溫正常或略高。醫院檢查常顯示血清鈉水平偏低(低鈉血癥),這是確診的重要依據。”
如果發生熱痙攣,孫蓉建議:
首先,立刻停止活動或勞動,脫離高溫高濕的環境,去陰涼通風處休息。其次,科學補充電解質。應用一些功能性的運動飲料或淡鹽水,少量多次飲用,直至癥狀緩解。同時可局部按摩,輕輕拉伸抽筋的肌肉(比如小腿抽筋就勾腳尖),輕揉肌肉,也能用涼毛巾敷一敷。最后,要觀察與警惕。避免當天別再劇烈運動或勞動,如癥狀持續不緩解,或者加重出現頭暈、嘔吐、高熱,意識水平下降,請及時送醫。
如何提前預防熱痙攣?孫蓉表示,熱痙攣可防可控,做好以下幾點能有效降低風險:
及時補水補電解質,如在戶外活動后出現大量出汗,及時補充水分及鹽分的功能性飲料。 適應高溫環境:初入高溫環境(如夏季剛開始運動、出差到熱帶地區),先從短時間、低強度活動開始,用3-7天逐步適應(即“熱習服”)。合理安排活動時間: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的高溫時段,選擇早晨或傍晚進行戶外活動。做好物理防護:穿寬松、透氣的淺色衣物,戴遮陽帽、太陽鏡,減少陽光直射。調整飲食與狀態:高溫天飲食可適當增加鹽分,多吃香蕉、橙子、土豆等含鉀豐富的食物;生病、疲勞或睡眠不足時,避免在高溫下劇烈活動。關注預警信息:提前查看天氣預報,遇高溫橙色、紅色預警時,盡量減少戶外活動。
孫蓉提醒,夏季高溫對身體是種考驗,記住熱痙攣的“求救信號”,做好預防和應急處理,才能安全度過炎熱天氣。
預防“空調病” 守護夏日室內健康
近期,為應對高溫,有不少市民長時間處在空調制冷的環境中,然而,人們在享受清涼的同時,也可能引發“空調病”。
“‘空調病’并非醫學意義上的專有名詞,而是一個社會學診斷的病名,是指由于長時間吹空調所誘發的一系列的不適的一種臨床綜合征,稱之為‘空調病’或者空調綜合征。”孫蓉科普道,炎熱的高溫天氣,隨著空調在工作場所和室內的使用,“空調病”在夏季的發生率逐年增加。
“空調病”的癥狀因人而異,最常見的是呼吸道癥狀,如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咽喉腫痛,咳嗽等。也會出現神經系統的癥狀,通常表現為頭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嚴重的會出現口眼歪斜面神經麻痹的表現。
“長時間吹空調,還會出現頸肩痛、手腳發涼,關節酸痛不適等。有一部分人還會有消化系統癥狀,如腹脹,食欲減退,因為冷的刺激,可以造成胃腸蠕動減弱。甚至有些人因為吹空調出現皮膚過敏,也有人因為吹空調誘發哮喘。”孫蓉總結出引發“空調病”的三個因素:
環境因素。空調房間內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較大,長時間待在這樣的環境下,容易使人體的毛細血管收縮和擴張失常,并不利于熱量的正常散發,影響人體的溫度調節功能。此外,空調房間內空氣流通不暢,可能滋生致病微生物,導致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生理因素。人體長時間處于恒溫條件下,溫度調節功能會降低,使得人體對環境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減弱。夏季,室內外溫差大,溫度驟降驟升時,身體不能及時調整和適應,容易導致空調病的發生;生活習慣。如果工作、生活過于依賴空調,可能導致人體逐漸喪失自我調節能力,容易出現空調病。同時,空調病的成因還與個人體質、著裝等因素有關,如瘦弱、身體抵抗力差的人更容易“得”空調病。
“空調病重在預防。”孫蓉提醒:
首先,應避免長時間處于密閉的空調環境,注意經常開窗通風,最好2-3小時通風一次。其次,室內溫度不要過低,溫度一般設置26-28℃,模式可選為除濕模式,空調溫度與室外溫差不宜過大。此外,盡量不要讓空調的冷風直接吹在身體上,尤其是剛從室外很熱的環境進入空調房間時,可以先在室內外交界處讓身體適應幾分鐘,再逐步進入空調房,夜間睡眠時可以設置適宜溫度,并開啟定時功能,避免夜間長時間使用空調。最后,空調一定要定期清洗濾網,最好2周清洗1次,防止致病微生物過度繁殖誘發空調病。
哪些人要提高警惕?孫蓉指出,首先老人、婦女及兒童的免疫力相對較低,容易受到空調病的影響。其次過敏體質者、關節疾病患者、呼吸道疾病患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使用空調不當都存在使原發疾病加重的風險。
夏日高溫來襲,健康不容忽視。熱痙攣、空調病等健康風險,就潛伏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炎熱環境和不恰當的避暑行為中。牢記識別預警信號,掌握科學應對方法,主動調整行為習慣,用科學和智慧,為夏日安全護航。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