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7月17日消息(記者陳鏘 實習記者張雪妮)7月16日,西安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介紹了西安市推進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作情況。
新聞發布會現場(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張雪妮 攝)
2023年7月,西安市入圍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城市。西安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馬勝利介紹,2023至2025年間,西安市聚焦“基礎設施及裝備硬聯通、規則標準及服務軟聯通、建立健全樞紐一體化運營機制”三大領域,全力推動28個重點項目落地實施,其中包括11個綜合貨運樞紐項目、6個集疏運項目、6個設備更新項目和5個信息化項目,助力打造以“陸海陸空引領、跨國跨區協同、港產港貿融合、綠色智慧安全”為特征的國家級綜合貨運樞紐。
通過大力新建和改造貨運樞紐及集疏運線路,西安已累計新增和改擴建綜合貨運樞紐面積超50萬平方米、集疏運里程超25公里。一批重點項目如“一帶一路”海鐵聯運中心、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貨運區及口岸等提前投入運營。國際物流通道建設成果豐碩:率先實現中亞“五國七城”航線全覆蓋,機場中亞通航點數居全國首位;中歐班列(西安)國際干線達18條。實施補鏈強鏈以來,西安市陸空聯運量年均增長率達21.05%,集裝箱公鐵聯運量年均增長率達10.29%,多式聯運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西安浐灞國際港7個重點項目入選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范圍,項目涵蓋綜合貨運樞紐、集疏運體系、信息化建設三大類,項目總投資26.6億元。“借助補鏈強鏈政策的支持,我們對園區7個項目實行清單化管理,定期調度、動態跟蹤項目建設,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問題,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按下‘快進鍵’。”西安浐灞國際港管委會副主任王運動介紹,按照國鐵集團公布數據,中歐班列(西安)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標繼續穩居全國前列。
截至目前,“一帶一路”海鐵聯運中心項目、哈薩克斯坦碼頭項目建成投用,西安國際港鐵路線達到59條;“一帶一路”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貨運專線項目建成通車,“一帶一路”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公鐵快線項目加快施工;中歐班列長安號綜合服務平臺在內陸地區第一個實現海關、鐵路數據聯通,實現與哈鐵信息系統聯網對接,報關、制單時間從過去的5—7小時縮短至5分鐘以內,大幅提升中歐班列運營組織效率。
西咸新區空港新城黨委副書記劉軍表示,空港新城10個項目入選,截至2025年6月,10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1.08億元,投資完成率89.25%,已投產運營了4個項目,項目總體建設進展良好。其中,機場貨運區項目、口岸工程、T5航站樓交通樞紐工程等項目已全部按期竣工;新建智慧冷鏈倉儲基地、航空港物流分撥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郵政西北航空電商物流中心項目;機場三期口岸工程首創“物理融合+遠程查驗”模式使得單票查檢時間壓縮60%。補鏈強鏈項目的實施,對航空樞紐建設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西安市市財政局副局長閻金平表示,在用好中央補助資金的同時,省、市財政也統籌現有政策加大投入,截至2025年5月,共安排地方財政資金8.51億元支持28個項目建設,其中省級資金5.63億元,市級資金2.88億元。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