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持續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管理保護、研究利用,在守正創新中推動文化遺產煥發新風采。
以敬畏之心守護歷史文物。出臺《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意見》《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等,建立健全財政、公安、住建、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文物等多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深入開展打擊防范文物犯罪專項行動,筑牢文物安全底線。科學編制《耀州窯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玉華宮遺址保護規劃》等,投入資金9000余萬元,實施玉華宮駐鑾崖石窟、藥王山廟古建筑群、陳爐古鎮古窯址修護等文保項目。編撰出版《漆沮遺珍》等學術專著20余部,舉辦“范金琢玉—耀州窯歷代陶瓷精品展”“巍巍堂堂百代之師—藥王孫思邈崇祀文化特展”等各類展覽百余場。王石凹煤礦工業遺址、耀州陶瓷工業遺產群被公布為國家工業遺產,宜君戰國魏長城遺址公園等項目列入黃河、長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項目庫。
匠人專注于手中的工作 (銅川市委宣傳部供圖)
以珍愛之心推動非遺傳承。制定《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建成銅川特色民間文化與銅川非遺數字資源庫,耀瓷燒制、藥王山廟會、宜君剪紙、耀州刺繡、金屬鏨雕等入列國家、省級非遺名錄,成功轉化非遺項目20余個。編輯出版《銅川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等非遺類著作50余部,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打造省級非遺工坊12個,建成各類非遺傳習所200余個,培樹國家、省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百余名,開設非遺小劇場,開展非遺進校園、傳承人上講臺等活動。策劃包裝“Hi四季趣銅川”“跟著非遺去旅游”等10余條非遺研學線路,研發非遺文創品牌產品50余個,“匠心共運”系列耀瓷文創產品榮獲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品牌IP授權。
推進紅色遺址遺跡改陳布展(銅川市委宣傳部供圖)
以感恩之心賡續紅色血脈。實施《陜甘邊根據地照金革命舊址保護條例》,編制《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舊址保護管理規劃》,開展紅色遺址遺跡和革命文物普查,實施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蘇區革命遺址、陳爐紅二方面軍活動舊址等革命文物環境整治提升工程,與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共建革命文物保護修復中心。積極推進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陳家坡會議舊址等改陳布展,深化觀展互動和情景沉浸,生動傳播紅色文化,照金紀念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入選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編寫《紅色照金》校本教材,引導青少年砥礪報國之志、傳承紅色基因。舉辦照金蘇區與“兩點一存”研討會、“照金精神”全國巡展等活動,積極打造黨員干部紅色教育培訓課程,形成以照金干部學院為主體,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紅色教育基地相互支撐、交流互鑒的黨性教育培訓格局。(銅川市委宣傳部供稿)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