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剛過,山西大同市陽高縣龍泉鎮姚家莊村村民孫淑蘭就開始忙碌,打掃院子、整理衣服,和丈夫楊福盤算著今年年貨備點啥。

“足不出村就掙了2萬元,今年過年想買啥就買啥,多虧家門口的好產業!”59歲的孫淑蘭患腦瘤做過開顱手術,不能外出打工,丈夫身體也不好,干不了重活。“以前家里收入全靠玉米種植,一年到頭土里刨食,收入還要看玉米行情。”

變化的關鍵在產業。2022年,在陽高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姚家莊村積極爭取上級資金,開始大力發展設施蔬菜。村黨支部書記姚鮮軍帶領兩委干部,動員村民流轉土地統一建大棚。

村民們一開始心里沒底:這模式能行嗎?趕上好年景,村里每畝玉米可以收入2000元,流轉土地只有900元一畝,這賬算不來。為此,姚鮮軍從自家親戚、朋友開頭,挨家挨戶去村民家講政策、說道理:“不能只看租地一項,園區建起來,打工收入是大頭!”三番五次,磨破嘴皮子,真心終于解開“心結”。一年多時間,909棟大棚拔地而起,千畝蔬菜產業園區在姚家莊村扎下根。

在蔬菜產業園區帶動下,從每年3月開始,村民們里就有活干,翻地、撒糞、圍苗、采摘……閑不住的孫淑蘭,也早早就來到大棚,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前些天,采摘朝天椒按斤論,干一天能有120元的收入。”孫淑蘭說道,“感謝黨的好政策,種植大棚讓我們過上了更好的生活,實現了家門口增收致富。只要勤儉肯干,就有錢賺!老姚75歲,去年還在園區打工掙了2萬塊錢。”

產業興,鄉村旺。園區還吸引周邊王家莊、沙河臺、柳家泉等周邊村勞動力來打工。“一個大棚每年用工花費至少5000元,909個大棚就超過450萬。”姚鮮軍說,“以前村窮人心散,麻將館人滿為患。現在日子有奔頭,小賣部收入翻了倍,麻將館老板直發愁。”

設施蔬菜大棚聯農帶農興業富民,姚家莊村是陽高縣的一個縮影。2024年,陽高縣設施蔬菜大棚45206棟,形成5個千畝設施蔬菜基地,面積達到6萬畝,輻射帶動3萬余農戶直接或間接受益,戶均增收1.5萬多元。

燒豬肉、炸丸子、買春聯……姚家莊村年味越來越濃了,整個村子涌動著一股熱乎勁兒。“辦好農村事,增加村民收入是關鍵。未來還要繼續謀劃園區建設,與周邊村組團打造萬畝設施農業基地。”談及下一步打算,姚鮮軍信心滿滿。(馬靜波 周振宇)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