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朔州1月10日消息(記者張潔)隆冬時節,雁門關外,黃土高原北緣的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三一朔州生產基地的廠房內巨大的單晶硅爐設備,正在進行拉晶作業,產出的硅棒經切片、組件等環節,變成一塊塊光伏板,然后銷往全球;不遠處的朔州雙碳產業研究院,氫燃料發動機已研發完成,將為貨運重卡的綠色“心臟”提供澎湃動力……
山西是煤炭資源大省,也是我國綠色轉型發展和實現“雙碳”目標的主戰場之一。平魯作為山西產煤第一大縣(區),“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在資源型地區極具代表,因而綠色轉型發展亦是平魯區歷屆黨委政府久久為功的中心工作。
俯瞰平魯城區(央廣網記者 郎麒 攝)
2024年年底閉幕的山西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25年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新能源基地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全力做好“綠色能源+”和綠電大文章。
近年來,平魯區從依賴化石能源向依靠新能源轉變,打造新型綠色綜合能源示范區,規劃“延伸煤炭、抓住光伏、優化風電、盯住氫能”四條賽道,形成“以資源換產業,以創新強產業”的發展格局。而平魯區的“‘綠電’出深山,‘風光’無限好”正在上演能源革命的精彩華章。
改革開放再出發,“試驗田”的二次蝶變
朔州市平魯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是共和國中外合作企業“001”號安太堡露天煤礦的誕生地。40多年來,依托境內豐富的煤炭資源,平魯區實現了由山區農牧縣向工礦縣區轉型的歷史蝶變。
截至目前,平魯區共有26座煤礦,年核定產能1.18億噸,是山西重要的億噸級優質動力煤基地、千萬千瓦級電力基地,每天有近30萬噸煤炭從這里源源不斷運出,還有8000萬度電從這里輸出。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地區,在轉型中不斷進行創新實踐與積極探索讓平魯區成為了綠色發展的“優等生”。
2023年,山西省首個規模化光伏單晶硅項目——三一朔州一期單晶硅項目落地平魯區低碳硅芯產業園。距離一期投產不到一個月,二期大尺寸超薄單晶硅片項目也落地開工。一期從對接到正式投產運營,僅用時148天;二期從施工到首刀硅片成功試產下線,僅用時28天。
三一朔州單晶硅項目切片工廠內工人正在進行切片(央廣網記者 郎麒 攝)
在資源型地區與全球500強企業的雙向奔赴中,單晶硅項目不僅刷新了平魯乃至山西省項目建設的速度,同時也是三一集團海內外投資決策最快、落地最快、投產最快的項目,被三一集團黨委書記、輪值董事長向文波贊為“宇宙速度”。
“我們采用行業內先進的1600型低氧爐臺,生產N型高效單晶硅棒。一根硅棒可以切五千片左右硅片,一張硅片厚度僅有7微米,要比普通的A4紙還薄。用這種硅片制成的光伏面板,光電轉化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三一集團工藝經理羅忠武告訴央廣網記者。
如今,三一朔州生產基地已形成了硅棒、硅片、高效光伏組件的垂直一體化光伏產業鏈。以此為基礎,5年內,平魯區將把低碳硅芯產業園打造成國內重要的光伏全產業鏈生產基地,建成光伏智能制造世界燈塔工廠。
從不可再生化石能源開采,到綠色能源全產業鏈的布局,短短幾年時間,這片“試驗田”秉持改革開放精神,勇擔轉型綜改、能源革命、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等重大使命,正在步入新的蝶變之路。
朔北雄城 無限好“風光”
“朔北雄城,塞外天險”,地處晉西北內外長城之間的平魯區,山脈連綿,峰巒起伏,不僅有“長風萬里且放歌”的壯麗風光,也蘊藏著優越的光照和風力優勢,區內各類光伏用地充足,可容納新能源裝機300萬千瓦。
驅車行駛在平魯境內,遠眺巍峨山巔,一組組風機依山勢排列,扇葉輪轉,為沉靜萬億年的山脈增添律動;沿著長城一號旅游公路前行,沿途建設的汽車充電樁讓游客的旅途更加安全便捷;在露天采煤復墾區,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板整齊地排布在復墾區,綿延起伏、蔚為壯觀,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與“產煤第一縣(區)”的地位相比,平魯區的發電量、新能源占比同樣毫不遜色,兩項指標均位居山西第一。在每年近300億度的外送電力中,風電、光伏等“綠電”就高達36%。
平魯風電優勢顯著(央廣網發 平魯融媒體中心供圖)
“原來電動汽車充電很不方便,現在充電樁普及得越來越多,充電的價格也便宜,讓我們老百姓的生活便利又舒心。”平魯區善學小區居民告訴記者。據悉,平魯區公共場所已安裝充電樁162臺,預計2025年年底前將達到380臺。
在平魯,“綠電”不僅是產業轉型的重要載體,同樣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每年夏秋季節,平魯區迎恩堡村滄桑的古長城、迎風獵獵的風電機組與盛開的油菜花構成一幅絕美的鄉村畫卷。“綠電”的布局不僅增加了村集體與村民的直接經濟收入,同時也給農村帶來了人流與新業態。
如今的平魯區,“追風逐光”步履鏗鏘,風電、光電等綠電占比與日俱增。汩汩綠電,讓區域轉型邁入發展快車道。
“氫”裝上陣 謀定“雙碳”目標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從“推動”到“加緊”,我國全面綠色轉型已開啟加速器。
錨定“雙碳”目標,在山西“左手向醇,右手向氫”的能源變革之路上,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的平魯區,與全省發展同頻共振,為碧水藍天繪出一抹綠弧。
在平魯區朔州雙碳產業研究院,200千瓦級燃料電池電堆的研發已經收官。由它組裝成的燃料電池系統,是目前國內最大可以投入運營的電池系統,其可替代傳統的柴油發動機,為重卡提供綠色氫能動力。
朔州雙碳產業研究院院長李亞軍告訴記者,該電池電堆是研究院與上海交通大學科研團隊經過多年研發,其中包含20多項專利技術。“2025年6月,第一條年產500臺電池系統生產線將投入運行,預計銷售額破億。”李亞軍說。除了氫燃料發動機,研究院耗時三年完成了PEM制綠氫技術。
氫燃料發動機(央廣網記者 郎麒 攝)
根據平魯區氫能產業三年計劃,2026年,將有30輛氫能公交車、110輛氫能重卡投入使用,建設4座加氫站,建設PEM制氫加氫站1例和制儲用一體化示范2例,碳減排達4萬噸。
作為山西第一大產煤區,綠色轉型發展的根基依舊是煤炭。近年來,平魯區在各煤炭企業加速布局一批先進煤化工項目,通過碳中和甲醇制造、耦合綠電綠氫等方式,探索節能減排新路徑。
擺脫“一煤獨大”之困,尋找更綠、更新、更可持續的未來之路。平魯區用足用好現有資源,拓展延伸產業鏈條,打基礎謀長遠,與時俱進探索推進產業升級之路。
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動。當前的平魯,錨定轉型發展不動搖,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松勁,不斷拓展轉型發展的新內涵、新路徑,正在奮力書寫資源型地區綠色發展的時代答卷。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