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西運城市垣曲縣歷山鎮望仙村采取“合作社+黨支部+農戶”模式,依托獨特的生態優勢和食用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共發展椴木木耳六萬余根。這些“黑色珍寶”讓望仙村煥發新的活力,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仲夏時節,歷山鎮望仙村的椴木木耳基地迎來了豐收季(垣曲融媒供圖)
仲夏時節,歷山鎮望仙村的椴木木耳基地迎來了豐收季。三萬六千根椴木上,軟糯的黑木耳簇擁著,來基地務工的村民們談笑風生,與采摘的簌簌聲交織,奏響了豐收的樂章。
基地每年可提供30余個季節性崗位,周邊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務工(垣曲融媒供圖)
今年望仙村的木耳迎來了大豐收。據統計,全村六萬余根椴木預計可產出優質干木耳六千斤。由于堅持傳統種植方法,這里的木耳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每公斤售價達到約160元,比普通木耳高出近一倍。基地每年可提供30余個季節性崗位,從開春接種木耳菌種到春夏秋三季的采收,周邊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務工。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發展的基礎。近年來,望仙村通過黨建引領、產業賦能、生態增值的良性循環,從傳統農耕到特色產業的業態升級,從資源閑置到價值再造的生態轉化,從外出務工到家門口就業的民生改善,這個昔日的深山村落正實現著三個維度的蛻變,煥發著新的活力。(趙軻)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