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學員在上海西岸大劇院成人芭蕾形體課上。 本報記者 賴鑫琳 攝
昨天,與各大中小學同步,首次開設的上海市民日校與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秋季班正式開課。從早到晚,從白天到黑夜,從文化館到商圈、園區,從市中心到遠郊,遍布16個區的611個教學點,共開設1967門課程,40501名學員迎來“開學第一課”,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我們在夜校人群基礎上做了大量調研,發現很多市民希望白天開課,根據這個需求我們精選了部分課程,開辟了日校項目。”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徐皓說,原本日校計劃開設100門課程,現在雙倍完成任務,“日校課程分為藝術早課、午間一小時、都市(下)午茶多個時段,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成人芭蕾形體(零基礎入門)》是日校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8月4日開啟報名后,6秒便被一搶而空。學員們年齡不一,既有“90后”,也不乏“70后”,跟著老師陳莉穎的指點,認真練習芭蕾的站姿。課程所在的“望潮”排練廳是西岸大劇院風景最美的排練廳之一,透過一整面墻的落地窗,可以看到開闊的黃浦江江景與來來往往的躉船。“我小時候就有一個學芭蕾的夢想,今天圓夢了。”家住附近的方女士說。
在距離西岸大劇院五六公里外的市群藝館,《戲劇表演》課下午3時在主樓301教室準時開課。“我是劉晶晶,自由職業,這是最有挑戰性的課程,因為我是i人。”“我叫沈明月,這樣介紹大家記不住,我賦詩一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希望通過戲劇體驗不同人的心態、不同人的心境。”在排練室的木地板上席地而坐,學員們的“第一課”是自我介紹。仔細聽下來,學員年齡跨度頗大,職業、身份五花八門,想學戲劇表演的理由也各不相同。學員金友蘭是上海市精衛中心的心理治療師,想通過體驗戲劇表演,探究戲劇在心理治療方面的作用。
晚上6時半,天色已經暗下來,日校的學生離開市群藝館,工作人員隨即將白天日校課程教室的指示牌替換成夜校的指示牌,等待下班后趕過來學習的夜校學員。晚上7時,循著指示牌來到市群藝館3樓,已然是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報告廳里,學員們舉起雙臂,加入《肩頸康養》課程;301教室繼白天熱愛戲劇的學員后,迎來熱愛爵士舞的夜校學員;306教室開啟為期三個月的“老年人居家中醫護理”課程;308教室里,每張桌子上都擺放著一把古琴,時不時傳出陣陣琴聲。
從具體數據來看,今年秋季班,夜校繼續發揮主力軍作用,共開設542個教學點,1766門課程,招收學員36347人,占總量的88.7%;日校開設69個教學點,201門課程,招收學員4154人。(記者 張熠)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