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月16日消息(記者沈梅 郭振丹)上海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1月15日上午在世博中心開幕。《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上海營商環境7.0版150項改革舉措全面完成。上海優化營商環境的眾多舉措,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民營經濟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和市場活力的重要源泉。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增強民營企業“獲得感”?上海市政協委員張潤斌從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提升涉企政策精準度;出海合規、出海服務,護航民營企業“揚帆出!钡确矫妫瑸槊駹I企業發展建言獻策。
市政協委員張潤斌接受央廣網采訪 (央廣網記者 郭振丹 攝)
精準施策,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和長期穩定的法治環境是穩定民營企業預期的關鍵。張潤斌建議,進一步加大政策落實力度,讓更多政策向中小民營企業傾斜,進一步提高政府采購、工程建設項目中面向中小企業的預留份額。降低民企參與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準入門檻,為民營企業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同時,政府也要持續提升行政效率和公信力,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政府承諾兌現到位,為企業提供穩定、公平、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對于依法維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張潤斌認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增強民營企業安全感,就要繼續加強對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保護。
張潤斌認為,優化營商環境不僅要考慮政務服務,更應關注產業發展的難點痛點,不同產業對營商環境的需求不同,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由于行業發展速度較快,產業鏈上中小民營企業眾多,需要更精準的政策支持。
他建議,要持續提升涉企政策的精準度,由政府牽頭,聯合工商聯、產業園區、專業服務機構等各方力量,開展特定產業及細分領域研究,及時掌握和梳理不同產業共性需求和企業個性訴求,出臺更多垂直性的產業政策,并適時開展評估反饋工作,根據企業反饋進行調整,持續提升涉企政策精準度。
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建設政策智能匹配和精準推送平臺,整合多部門惠企政策與本地企業進行匹配,并根據匹配結果自動向企業推送最新政策及操作說明,進一步擴大涉企政策“免申即享”適用范圍,使惠企政策應享盡享,持續提升企業獲得感。
多管齊下,護航民企高質量 “出海”
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2024 年前 11 個月,上海市進出口總值為 3.88 萬億元人民幣,上海市民營企業進出口 1.3 萬億元,增長 8.5%。民營企業如何高質量“出!币彩菬衢T話題之一。張潤斌從出海合規、出海服務等方面提出多項建議,護航民營企業“揚帆出海”。
張潤斌建議,進一步優化民企海外投資政策指導和監管機制。針對“一帶一路”等企業投資較為集中國家的市場和發展需求,定期搜集民營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和共性問題,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政策措施,提升政策指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嚴格規范企業海外投資行為,完善企業出海投資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對投資企業及項目在國外的經營狀況及時跟蹤,并建立促進出海企業資金、海外收益、稅收回流的疏導和監管機制,實行黑白名單制度,有效區分優質企業與不良投機行為。
在提升民企“走出去”服務方面,張潤斌建議,由政府部門牽頭,依托上!耙痪W通辦”平臺的大數據技術,聯合專業出海服務機構、金融機構、行業組織、學校共同搭建“民企‘出海’一站式服務中心”,實現線上對接、線下實施,為“出!逼髽I提供跨境法律咨詢、風險管理、投資機會尋找和鑒別、項目可行性分析、規章與制度審查等方面服務。同時,可以舉辦政策投資信息發布、跨境投資論壇等活動,加強“出!毙畔@取渠道,減少企業投資的盲目性,降低民企“出海”投資風險。
高質量“出海”離不開產業鏈的支撐。張潤斌建議,鼓勵國企、民企抱團“出海”,一是鼓勵具有海外園區成功建設經驗的國有企業,加大與民企的合作,擴大園區建設規模,推廣成功經驗,規劃建設新的海外園區。二是鼓勵國內鏈主企業帶動上下游“組團出!保诤M庑纬僧a業集群效應,并積極融入當地產業經濟,加強與本土企業合作,實現供應鏈本土化改造。
張潤斌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發揮工商聯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國內民企與各國華商社團合作對接,積極組織企業赴境外園區、企業實地考察,推動有意愿的企業共建園區或入園發展,積極開展招商推介活動,助力更多民企布局海外市場。
關于如何解決人才短缺問題,張潤斌建議,人力資源部門加強與各大高校的合作,針對“出!逼髽I用人需求,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活動,推薦更多小語種、國際貿易等專業的大學生實現海外就業。同時,遴選出一批優質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給予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實現上海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出海”,開展全球性的人力資源服務,實現國內招聘與海外招募的結合,助力更多民企高質量“出海”。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