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月16日消息 上海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1月15日上午在世博中心開幕。《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huán)。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打造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xié)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完成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區(qū)創(chuàng)建,持續(xù)鞏固“雙減”成果、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要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huán)”,這一提法引人注目。而在2025上海兩會上,上海市人大代表、建平中學校長虞曉貞就帶來一份關于“助力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打造全市人工智能場域的典型學校”,進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fā)展的建議。

上海市人大代表、建平中學校長虞曉貞接受采訪 (央廣網記者 鄭曉蔚 攝)

發(fā)揮區(qū)域優(yōu)勢,助力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

虞曉貞認為,首先要發(fā)揮區(qū)域優(yōu)勢,助力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作為浦東新區(qū)人大代表,虞曉貞表示,“浦東是上海‘五個中心’建設核心區(qū),2024年浦東獲評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qū)。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的建設必定會帶動基礎教育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和更廣大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育。”

在虞曉貞看來,當下可以做三件事:第一,建立和開放一些面向基礎教育學生的科研實踐體驗基地;第二,幫助基礎教育學校搭建創(chuàng)新實驗室,特別是人工智能實驗室;第三,依托各研究院,形成幾門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前沿介紹的課程,對基礎教育教師進行培訓,或是送教入校,全面提升師生科學素養(yǎng),也可以輻射全市其他學校。“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開放、助力和送教,可以激發(fā)基礎教育學段孩子的志趣和志向,打破基礎學段清晰的分科教學所形成的學習刻板印象。”虞曉貞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集中教育專項資金,打造AI場域典型學校

此外,虞曉貞還建議:集中教育專項資金,打造全市人工智能場域的典型學校。她介紹道:“去年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首次開放了AI大模型挑戰(zhàn)賽,我校一名高二學生的AI方案獲得這一賽道的第一名。但學校是并沒有開設這門課程,孩子完全是靠自己的興趣和師長的鼓勵達成了個人目標。”

虞曉貞表示:“身為老師,我們當然知道人工智能必定會帶來教育模式變革,但卻不知會從何變起,變成什么樣?去年市教委已經在積極推動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項目,但是我感覺,單靠我們基礎教育單個學校的力量,還是很難真正理解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因此,倒不如集中資金辦大事,請技術界和教育界的專家一起研究人工智能技術下的教育應用場景,打造一些相關場景的空間或實驗室,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科技發(fā)展的成果更好地結合。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用于解決老師批改、統(tǒng)計這樣重復性工作壓力,也能更好服務學生因材施教、特質發(fā)現(xiàn)、潛力預測,深度學習、研究對話等層面。”虞曉貞認為,這既能高效使用資金,也能推動教育模式轉型。而學生獲得新知的場域豐富后,習得知識的途徑也將更為生動,也才會有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從中“冒”出來。(記者鄭曉蔚 林馥榆 馮麗 唐奇云)

編輯:沈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lián)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