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5月22日消息(記者傅聞捷)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進行時》報道,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上海率先提出了實施“一網通辦”改革。兩年來,上海立足超大城市發展實際,抓好“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隨著汛期臨近,在上海“一網統管”平臺上,有一張實時更新的防汛中央地圖,匯總了幾十個系統數據。在這張地圖上,上海全市1418個排水泵站、27493公里地下排水管網、64個易積水點,以及100多個防汛隊伍和車輛都被連接在線。上海市水務局信息中心主任黃士力介紹,往年汛期,因為道路積水導致交通不暢,防汛泵車受堵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今,借助“一網統管”大數據支持,可以成功破解調度難題。
  “以往因為道路積水導致堵車,泵車堵在路上,影響排水處置的效率。通過防汛智能化的應用、大數據回溯,結合雨情水情,泵車在降雨初期預先部署,聯動實時路況和交通指揮系統,開啟綠色通道,保障泵車迅速就位。”
  根據“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的目標要求,上海的“一網統管”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今年疫情期間,由于“來滬人員健康動態觀察系統”為自主填報,難免存在誤差甚至隱瞞的情況。為此,上海市衛健委“健康云”APP平臺與“一網統管”平臺進行實時交互,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識別這些問題。上海市衛健委信息化管理處副處長馮駿:
  “這個數據進去以后,經過多元的數據比對、排查,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方法,來修正部分的填報不準確的信息,來發現一些刻意隱瞞的信息。如果不是接入到“一網統管”這個平臺,就沒有辦法開展多元數據比對這樣一個智能化的運用,你拿到的信息僅僅只是個人填報的信息,那么這個就會給防疫工作造成很多的困擾。”
  疫情期間,作為上海首創的政務服務品牌,“一網通辦”提供了也一系列“不見面辦理”“零接觸服務”。數據顯示,基于一網通辦平臺的“隨申碼”已累計使用超3.7億次,用碼人數超1441萬人次,有力地支撐了上海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 
  “一網通辦”上線以來,已接入服務事項2300多項,個人實名用戶數達2186萬,市民和企業辦事越來越“像網購一樣方便”。今年,上海市“一網通辦”平臺將新增接入500項公共服務事項,新增100項個人事項實現“全市通辦”,同時,深化電子證照歸集,新增歸集不少于500類電子證照。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朱俊偉:
  “凡是本市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原則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原則上一律不再提交實體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