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嘉定黃渡大居項目工地現場看到,戴著口罩的工人在測溫區的感應器前站立后,感應器的屏幕上立即出現了該工人的姓名、體溫和進入時間。首次進入工地時,工作人員通過身份證讀卡器和人臉攝像設備,生成人員檔案數據。如發生非工地人員進入或體溫較高等異常情況,系統會自動預警,并立即將數據上報至智慧管理平臺。
隨著城市運行逐步轉向常態,如何更加系統地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城市活力亟待恢復,怎樣發揮科技“助力”,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近日,“科技城”嘉定區聯合中電科軟件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開展“院地合作”,共同研發了“嘉定區疫情防控服務系統”并正式上線,依托“一網通辦”“一網統管”,通過重點打造“一終端一平臺”,顯著提高信息采集效率,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市提供更加全面、精準的大數據支撐。
疫情防控以來,嘉定區就著力發揮科技資源集聚優勢,加大“院地合作”力度,以科技賦能防疫工作。“嘉定區疫情防控服務系統”將電科軟信前期為嘉定區開發的單點應用和中國電科“一網暢行”風險人群感知大數據庫相結合,打造“一終端一平臺”的管理服務復合型系統!耙唤K端”即手機終端應用“上海嘉定”APP,集合“來(返)滬人員信息登記”“體溫測量上報”“企業防控”等功能,為市民、企業提供網上辦理的便捷通道;“一平臺”即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市的管理處置指揮系統平臺,提供來滬人員、村居社區、交通道口、建筑工地以及企業復工復產復市等方面的數據運用與管理管控措施,通過多層次、多維度將各類數據進行準確匯總統計、分析研判,并在嘉定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指揮大廳的大屏上能直觀顯示,為疫情防控以及復工復產等工作提供智能化決策手段。
記者注意到,該系統功能也與“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網絡相鏈接,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如“企業防控”功能,與“一網通辦”的“防控專欄”相連,支持企業復工人員網上登記、查看員工復工狀態、健康狀態等。如道口管控方面,嘉定充分發揮“智慧公安”作用,將視頻監控等數據接入指揮中心“大數據平臺”!斑@些集成在系統中的功能,就仿佛伸向城市每個角落的觸角,靈敏地搜集各領域信息、感知城市變化。”系統研發負責人表示,通過與嘉定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的“一網統管”精細化管理網絡互聯互通,能夠提供全局管理者視角,利用與社區、道口、企業、工地的物聯設備,如紅外體溫檢測、道路監控探頭等的連接,加強信息的匯集、推送、核查、反饋,形成完整的疫情防控指揮控制系統,實現了更加精細化的管理。
“幾分鐘就辦好了一家三口的信息填報和出入證申請,非常便捷!眲倓倧陌不辗祷氐郊味▍^徐行鎮啟源社區的李先生說。徐行鎮啟源社區1700多戶居民中,外來人員超過八成。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復市,這個周末啟源社區迎來了一波返城小高峰。在社區警務室門口記者看到,返滬居民只需要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根據提示,登記居住地址、房屋性質等信息,并線上申辦小區出入證。
隨著各建設項目的陸續復工,人員密集、外省市返滬人員眾多的建筑工地更面臨著嚴峻的防疫形勢。如何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同時做好疫情防控?嘉定區在工地裝上了“建筑工地智慧管理平臺”,并納入到“嘉定區疫情防控服務系統”,實現信息互通。據嘉定區建管委主任董愛華介紹,建筑工地智慧管理平臺共有安全管理、質量管理、應急管理等7個功能模塊,疫情防控功能是應急管理模塊的其中一項。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入場人員體溫、工地噪音揚塵數據等數據,并運用人工智能深度分析,不僅避免了人員接觸,還顯著提升檢驗的速度和準確性,減少由企業復產復工而導致聚集性感染風險。目前嘉定正在18個建筑工地實施該智慧平臺,預計在3月中旬,該智慧平臺將在全區符合條件的建筑工地全面部署。
據了解,“嘉定區疫情防控服務系統”試運行至今,已采集對接嘉定區來(返)滬人員信息超過7萬人次。這個開放型、可不斷更新的智能“管家”,還將把疫情防控工作中積累的“工作經驗”,持續運用到“后疫情時代”的城市治理中!熬秃帽仍旆孔,現在地基已經打好,后續可以疊加新的模塊,豐富這所房屋的服務功能。”嘉定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主任李堅表示,“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就是要構建起一個綜合的城市運行管理平臺,通過智能化應用形成閉環式管理,加快完善覆蓋全地域、全時空、全行業監測發現體系,推動重構部門內部操作流程,優化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協同辦事及處置流程,深入推進嘉定城運體系建設,形成適應嘉定區特色的城市運行數據管理新模式!
隨著城市逐漸常態化運行,該系統將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推進統籌協調,發揮系統在突發公共事件處置領域等城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為風險預警研判、精準防控措施、優化資源調度、助力公共服務等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充分發揮“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的作用,進一步將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各類應急管理工作中,實現智能化響應、可視化指揮、閉環式處置,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