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不濕”屬于干垃圾還是濕垃圾?這個問題對黃浦區中南小區的居民來說,顯然不是問題。小區里并排設置的垃圾箱房上明確標明:“尿不濕”屬于干垃圾。日前,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赴黃浦區實地調研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南小區是調研的其中一站,這個小區居民已經形成了定點定時垃圾分類的好習慣,類似“尿不濕”、貝殼等該投放哪個垃圾桶,居民分得清清楚楚。不過,其他小區居民也要注意了,生活垃圾分類將有法規硬約束。記者了解到,《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擬提交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市人大調研的中南小區是老小區的代表,而中高檔小區黃浦新苑的做法更讓人眼前一亮。該小區引入一批生活垃圾智能分類系統。每個垃圾箱的底部都有稱重系統,與后臺數據服務系統相連。這套系統可以對每袋垃圾進行精準追溯。如果發現有分錯的垃圾,掃描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就知道哪戶人家將垃圾分錯,然后將這一信息通知后臺,后臺管理員會通過系統將這一信息告訴分錯垃圾的居民,提醒其下次不要分錯。
黃浦新苑的居民對垃圾分類已經熟稔在手,不過,本市還有很多小區的居民還在垃圾分類的路途上。據悉,自 2001年以來,本市生活垃圾年均增長量超過3%,目前的生活垃圾處置量接近750萬噸/年。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垃圾末端處置面臨巨大壓力,只有普遍推行垃圾分類,才能促進源頭減量、資源利用,進而減輕末端處置的壓力。垃圾分類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場攻堅戰,亟待通過立法予以保障。
1996年以來,本市開展了多輪生活垃圾試點推進工作,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為立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自2011年起,本市拉開了新一輪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試點工作的序幕,連續7年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截至2018年8月底,干垃圾處置能力達到2.35萬噸/日,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達到 3900余噸/日,靜安、長寧、楊浦、松江、奉賢、崇明整區域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
據悉,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住宅小區的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超過60%,“綠色賬戶”激勵機制覆蓋居民500萬戶。據上海市統計局《2018年市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情況調查》顯示,58.5%的受訪市民所在的居民小區已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處理,76.7%受訪市民贊成通過立法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垃圾分類已具備一定實踐基礎,本市有必要通過制定《條例》,對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全程分類、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進行規范,重點強化全程分類體系建設,為提升本市生活垃圾管理水平和分類實效提供堅實的法制保障!笔芯G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說。
市法制辦主任茆榮華表示,垃圾分類的社會認可度很高,要將剛性約束與柔性引領相結合,強調社會普遍參與的理念。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副主任委員閻祖強說,生活垃圾分類和食品安全都是很難的事,而和食品安全相比較,垃圾分類的宣傳還不夠。如今進行垃圾分類立法,更要加大這方面的宣傳。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委員袁雯表示,這是全上海人民都關注的事,垃圾分類試點多年,我們要梳理一下哪些好的做法需要用法律的形式固化下來,同時聚焦垃圾分類的幾個關鍵條款,以更好地發揮法規的引領作用。
據統計,在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中,北京、杭州、沈陽、銀川、廈門、廣州等6個城市頒布了地方性法規,深圳、寧波等地已進入地方人大立法程序。而上海將積極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力爭體現制度后發優勢,使條例真正體現上海特點、代表上海水平,體現可操作性,在全國垃圾立法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