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運新生兒監護室NICU 攝影戴榮
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約占先心病的3%-6%,國內很多醫院選擇放棄治療終止妊娠,而宮內心臟介入治療可以明顯改善主動脈血流,促進左心室的發育,為出生后建立雙心室循環創造機會,明顯改善預后。因為胎兒宮內心臟介入治療FCI技術難度極高,國際僅少數研究中心能夠獨立開展。
據了解,該患兒的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是在懷孕24周的時候發現的。父母強烈要求保留這個新生命,在新華醫院密切觀察至31周時,胎兒主動脈瓣壓差由25mmHg逐漸升高到近90mmHg,左右心室也逐漸比例失調,同時出現了心包積液和二尖瓣反流,所有跡象均表明,胎兒的主動脈瓣狹窄向極重度的方向發展。
今年7月17日,經過多學科會診,新華醫院小兒心血管科、婦產科、麻醉科等合力為胎兒實施了胎兒宮內主動脈瓣球囊擴張術,這也是亞洲首例單中心此類手術。
據孫錕教授介紹,此次的宮內治療宮內的主動脈瓣擴張術糾治了心功能衰竭等,使得經過擴張后的血管和心臟進一步發育,為寶寶贏得手術時機,甚至無需手術。“根據胎兒病情的危重情況,類似的宮內手術最早可以在孕22周實施。”陳筍主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