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約182萬名中小學生將迎來開學第一天。2025學年,全市共新開中小學校34所(含新增學段),其中小學7所、初中4所、普通高中6所、完中2所、一貫制學校15所;全市新增學位近1.3萬個,增量主要集中在五個新城等人口導入區域。
在增加學位供給的同時,上海不斷提高中小學校園現代化建設水平。修訂實施本市《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持續推進義務教育“新五項標準”建設,全力推進“中小學校普通教室空調能裝盡裝”為民辦實事項目。
在“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方面,2025年上海推出新一輪計劃,前后總共覆蓋近兩百所郊區相對薄弱學校,強化市區優質資源參與對郊區學校的支援和幫扶,優化雙方結對合作關系,讓學校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使郊區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進一步促進“區域間”優質均衡。
在第一輪公辦初中強校工程120多所學校辦學質量明顯提升的基礎上,上海大力實施第二輪強校工程,聚焦新一批79所公辦初中,通過優質學校帶動、名校長名師導入、教研員蹲點等措施,進一步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和師資潛力。其中,有18所學校同時成為全市教學數字化轉型整體試驗樣板校,妙用資源彌補短板,巧用數智技術變革教學方式,不斷做強“腰部”,促進“學段間”優質均衡。
上海積極應對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在動態研判基礎教育資源供需平衡需求的同時,探索小班化教學改革試點,充分發揮小班化教學“因材施教”的育人優勢,更好地尊重學生學習規律和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
本市建立“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 優化基礎教育生態負面清單”,嚴格落實教育部關于中小學校園餐、教輔、校服專項整治工作。發布《高質量校本作業體系設計與實施指南》,開列作業管理十項“負面清單”,推動學校實施“無書面作業日”制度。將課后服務列為全市“民心工程”,發布《義務教育課后服務工作指南》,建設含有2000多門優質課程的課后服務線上“素質教育優質資源平臺”,讓“課后育人”“課后增值”成為新常態。(記者 許沁)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