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今天上午共同發布《新能源汽車藍皮書: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7)》,藍皮書稱,受益于相關政策的不斷落實和新能源產品技術性能的不斷成熟,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穩步上升,連續兩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指數綜合排名居第四位,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逐漸縮小。
競爭力排名第一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16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分別達51.7萬輛和50.7萬輛,遠超2015年整體水平。藍皮書預測,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為75萬輛,進口新能源汽車2萬輛,綜合看有望達到77萬輛。
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指數有所提升,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逐漸縮小,但從分項指標看,只有新能源汽車顯示競爭力排名第一,其他分項指標排名均不高,說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根基并不十分牢固。在政策環境競爭力方面,雖然政策力度全球最大,但基礎創新環境不足,應形成有利于創新的制度環境。同時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和共性技術攻關政策的扶持力度。在產業支撐力方面,我國雖然有較強的全產業鏈配套體系,但主要在國內市場配套,進入國際市場配套體系的較少,國際競爭力有待提高。同時,我國還需要在產業化服務平臺、裝備開發和制造能力以及企業前瞻性投入方面繼續加強和提高。
上海人更偏愛購買新能源汽車
藍皮書對北京、上海、成都、武漢、石家莊和臨沂新能源汽車用戶及家庭特征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85%的上海新能源汽車是家庭首購車,顯著高于其他城市,這與其所購車較大比例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有關。61%的北京新能源汽車是家庭首購車,原因是享有政策優惠,如較汽油車容易獲得車牌。
家庭年收入方面,二、三線城市新能源汽車用戶家庭年收入多低于20萬元,如臨沂用戶占比約93%、石家莊占比90%、成都占比66%、武漢占比95%。即使在較高年收入的一線城市,仍約有50%的用戶家庭年收入低于20萬元,北京、上海中等家庭年收入約為16萬元,可以看出有較大比例的新能源汽車用戶家庭為中等收入水平。
亟待非貨幣的鼓勵政策接力
2020年后補貼政策退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進入“后補貼時代”,如何與燃油汽車競爭?藍皮書認為,由于電池成本昂貴、充電設施滯后,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依然處于弱勢。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的進展,很大程度歸功于國家的鼓勵政策,否定補貼政策不客觀。正確的做法是適時適度調整政策,逐步實現退坡,制定與能源、環保因素相關的長期鼓勵政策,進一步完善推廣工作的其他政策環境,將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向以市場導向為主的快速發展軌道上。
從治理大氣環境考慮,應鼓勵低電耗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要防止片面強調長續駛里程而不顧能耗的傾向。電力供應能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應提倡與鼓勵新能源汽車夜間充電,采用分時段電價。
安全決定新能源汽車產業成敗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認為,安全決定著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成敗。現在出現的火災問題比較多,所幸還沒有集體傷亡,但若不加重視,終會釀成大禍。電池比能量越高,發生火災時的危險性越大,尤其應對在客車上使用的高比能量電池更加謹慎。針對這種情況,政府要完善安全標準體系和嚴格認證檢測體系。在安全問題面前,新能源客車的發展必須要讓位于安全。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資深專家黃永和指出,應綜合研究新能源汽車的社會成本、檢測必要性,設定一套新能源汽車專屬年檢標準和流程。年檢制度的意義在于車輛的安全保障,還有助于二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形成。年檢記錄、維修記錄、行駛里程等參數,均能為二手車交易以及最終的報廢處理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