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2月7日消息(記者周洪 通訊員王治國)現在微信已經是手機中安裝最多的應用程序之一了,它方便了人們彼此間的溝通卻也存在一些風險。網上有一個段子,說“微信微信”,只能“微微相信,不能全信”。但是一個微信群里面都是騙子的騙局卻讓從事財務出納的邱小姐栽了“大跟頭”。她遇了一種新型電信詐騙——騙子通過偽造微信工作群,冒充“總經理”讓她轉賬,公司因此損失10萬元。由于邱小姐事后沒有賠償,公司將她起訴到了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
邱小姐在上海浦東一貨運代理公司工作。一天,“總經理”將她拉進了一個新建的微信群里,群內的人都是“同事”,頭像、名稱都對得上!巴隆眰冊谌豪锪奶煺劰ぷ鳎苁菬狒[。
2016年3月9日11點半,“總經理”突然在群里@了邱小姐,要求她劃款10萬元到一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賬號內里。既然“總經理”發話了,邱小姐沒有任何疑問,很快就辦妥了手續,中午12點,10萬塊錢已經妥妥地打入了“總經理”指定的賬號。
做完賬之后,邱小姐對坐在辦公室外面的總經理毛先生隨口說了一句:“錢已經轉出去了!泵壬牭竭@句話,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他根本沒有在微信群里給邱小姐發出轉賬的指令。
邱小姐和毛先生把情況一講,兩人終于明白過來了,原來,邱小姐被拉入的那個微信群并不是毛先生創建的,是有人假冒“總經理”和“同事”,通過設置場景層層鋪墊,最終將被害人邱小姐引入早已經設好的圈套,騙走了10萬塊錢。
邱小姐向警方報案,由于案件沒有偵破,10萬元損失無法追回。邱小姐認為這件事自己沒有過錯,拒絕賠償,貨運公司因此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10萬元損失,由于因該案不屬于受理范圍,浦東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決定不予受理,貨運公司于是向法院起訴。
貨運公司認為,整個事件中邱小姐明顯有重大過錯。詐騙的微信號并不是毛先生的微信號,而毛先生的微信號邱小姐是有的,完全可以識別。另外,事發時毛先生就坐在財務室外面,邱小姐沒有跟他核實指令真偽,而且邱小姐任職以來,從未有過10萬大額款項的支付。
按照財務制度,出納都是要領導簽字才能轉賬,邱小姐僅憑一條微信就輕易轉出大額款項,看起來好像確實有問題。法院開庭的時候,遠在陜西老家的邱小姐因為身體和經濟原因沒有出庭,但她提交了5項證據材料。
原來,邱小姐雖然只與貨運代理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實際上是三家公司的出納員。兩份邱小姐與財務同事聊天的微信截圖顯示,之前公司領導都是通過微信告知付款,事后補簽字,證明公司財務制度混亂,公司管理不善。邱小姐的財務同事王小姐寫了一封郵件,建議公司完善財務制度,反而遭到了降薪處理。
法官開庭了解情況后,組織雙方進行了調解,并制定了調解方案。邱小姐同意該調解方案,但由于身體及經濟原因,不能到庭參加調解。浦東法院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在確認邱小姐微信號及身份的情況下,以微信視頻,結合現場調解,最終雙方自愿達成協議:邱小姐與公司解除勞動關系,賠償公司損失2萬元,工資、社保、公積金等問題也一并予以解決。
財務人員遭受電信詐騙給單位造成損失,哪些情況應承擔賠償責任?主審法官孫姣娜認為,要依據歸責原則確定行為人應否承擔損害后果的賠償責任。由于勞動者較之用人單位處于弱勢地位,歸責原則的確立也應注重對勞動者的保護。勞動者的賠償應限于故意或重大過失,如果僅是輕微過失或疏忽,可考慮免除勞動者的賠償責任。本案中,邱小姐作為貨運公司的出納,對公司的財務支出應當負有謹慎義務,但她在款項的支付過程中沒有遵守財務工作要求,屬于合同約定的違反工作崗位責任要求的情況,可以認定具有比較大的過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孫姣娜說,在確定勞動者承擔責任范圍時,應綜合考慮勞動者的主觀過錯大小、收入情況、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就損害賠償的約定等因素。本案中,盡管邱小姐未盡到謹慎義務,但這是由貨運公司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較大疏漏造成的,因此確定邱小姐承擔20%賠償比例較為恰當。(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
編輯:
林馥榆
關鍵詞:
上海;女出納;微信群;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