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位于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腹地、渤海灣西南岸,是名副其實的黃渤海區域的“海上北大門”。在“中國生態鹽田蝦之鄉”濱州,海風輕撫鹽田,一籠籠活蹦亂跳、晶瑩剔透的鹽田蝦被捕撈上岸,海上豐收畫面喜人。近年來,濱州積極向海圖強,大力發展對蝦產業,從品牌好品、運營營銷到科技創新等方面發力,建設高質量“海上糧倉”。

2024年,濱州對蝦產量高達16萬噸,占全省總產量的53%。截至目前,僅濱海鎮鹽田蝦養殖場面積已達30多萬畝,年產量超1萬噸,僅對蝦一項就實現產值3億元以上,有效帶動當地百姓增收致富。這些數據顯示了濱州市的鹽田蝦品牌與質量的雙重堅定地位。2025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大力度發展富民產業,抓好濱州對蝦等14個優勢特色農業全產業鏈提質增效試點。濱州市搶抓機遇,立足對蝦的獨特優勢,全力打造“濱州鹽田蝦”優品與特色地域品牌,為建設高質量“海上糧倉”奠定堅實基礎。

從運營營銷要“海上糧倉”發展的高效率。眼下,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海防辦事處數萬畝鹽田迎來南美白對蝦豐收季,蝦農們熱火朝天地拉網捕蝦。而早在今年一季度,濱州的鹽田蝦就登上了北京國貿地鐵站的廣告宣傳界面,同時,各類開捕節、對蝦節等營銷活動都以鮮美視覺與味覺體驗打通了“品質認知-消費沖動-購買便捷”鏈條,拓寬了鹽田蝦的營銷之路,讓更多蝦農們的豐收果實的營銷沒有后顧之憂。近年來,濱州市實施水產種業振興行動,全國唯一對蝦聯合育種平臺投入運營,對蝦產品得到有力發展與推介。接下來,濱州將以“市場+渠道”拓展版圖,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營銷網絡,從對蝦產品的運營與營銷方面要效率。

從科技創新要“海上糧倉”發展的新動能。在對蝦的育種車間里,智能控制系統實現了對蝦苗的24小時全程監護,對蝦聯合育種平臺是最先進育種設施設備,濱州通過科技賦能在種源研發與檢測方面實現了突破。十四五以來,濱州累計落實財政資金1億元支持對蝦種業發展,目前已成功培育“渤海1號”“廣泰2號”等耐鹽堿對蝦新品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對蝦新品種4個,占全國4/15;培育1000余個核心種源家系,約占全國的1/5。以上成就,依托的是科技創新對于濱州對蝦產業的賦能與增力。

在全市多方合力下,“濱州鹽田蝦”以其獨特的魅力,正在成為一張靚麗的濱州地域特色名片。隨著“藍色糧倉”建設的不斷推進,濱州市海洋漁業正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廣袤的海洋正孕育著無限的希望與可能,未來必將為人們提供更加豐富、優質的海洋產品,為實現海洋強國夢增添強大動力。(王敏)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