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軍營,他們手握鋼槍,保家衛國;扎根田野,他們不改本色,爭當“尖兵”。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退役軍人以沖鋒姿態投身火熱的鄉村振興新戰場,扎根廣袤田野默默奉獻,成為鄉親們的“貼心人”、致富路上的“領頭雁”。
在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就活躍著一群廣受贊譽的“兵支書”。據蘭陵縣委組織部統計,目前全縣588名村黨組織書記中,“兵支書”共有161名。這里,讓我們來認識其中兩位真情為民的“兵支書”。
外來的漢子干出樣子
41歲的魯城鎮西石門村黨支部書記吳鵬,是頗受鄉親們信賴的“主心骨”。然而,6年前他剛到西石門村任職時,卻受到不少質疑,因為他是通過蘭陵縣相關政策“跨村”到西石門村任職的,是個“外來的漢子”。
“一個外村人到咱村是來‘鍍金’的,干不了多長時間”“就是留下來,也不一定能干好”……那段時間,吳鵬沒少聽到這樣的聲音。鄉親們的擔心不無道理。西石門村位于礦區,不少企業在這里設廠,因作業問題與村民們產生一些糾紛。吳鵬不是本村人,對相關情況不了解,處理好這個“老大難”問題并不容易。
怎么辦?剛上任那幾天,吳鵬心里也沒有主意。可他心里始終憋著一股勁:“當過兵的人,沒有攻不下的山頭!”
吳鵬逐一拜訪村里的老黨員,了解情況,虛心請教。在田間地頭、村道巷陌,他耐心詢問鄉親訴求,把大家的想法記錄下來,梳理歸類后一一尋求解決方法。
村民們反映最多的,還是企業采礦擾民問題。當時,因企業進行爆破作業,有幾戶村民的房屋意外受損。安撫村民情緒的同時,吳鵬一次次找企業溝通,協商賠償事宜。在他堅持不懈的溝通和入情入理的勸說下,企業出資對損壞房屋進行了修繕,問題得到解決。
經過這件事,鄉親們對吳鵬多了幾分信任。吳鵬趁熱打鐵,又將目光瞄準村里另外兩塊難啃的“硬骨頭”。受長期采礦作業影響,村里地下水位不穩定,大型運輸車輛也對村道造成破壞。鄉親們都盼著早日解決“吃水難”和“行路難”。
吳鵬把村“兩委”班子成員聚在一起商量對策。幾天時間里,他帶著大家走遍全村,對村內管道排布和道路損壞情況進行摸底,擬定自來水設施改造和修路方案,做好預算。為爭取經費,他一趟趟往縣里跑,取得上級支持。幾個月后,兩個項目順利竣工。
水通了,路平了,鄉親們說:“真沒想到,咱們的新書記還真能辦事嘞!為了村里的事,他使出了渾身的勁兒!”
火熱的心溫暖鄉親
曬米城前村,地處蘭陵縣城鄉結合部。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村內新建了6個小區,居民既有原住村民,也有外來務工人員,管理難度相對較大。
幾年前,當時33歲的曬米城前村村民、退役軍人苑磊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伊始,這位在部隊多次立功受獎、鄉親們眼中“干勁足、思路活、能力強”的老兵,懷著一顆火熱的心,投入改善村居環境、加強鄉村文明建設、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工作中,為提升村民幸福感不遺余力。
村里有一塊近千平方米的閑置土地,由于靠近學校、人流較多,很多商販在那里擺攤經營,有人隨手把垃圾丟到空地上。久而久之,空地上的垃圾越來越多,刺鼻的氣味讓附近村民深受其苦。
苑磊沒有“簡單清理垃圾了事”。“只要管理得當,對村里發展也有好處。”結合各地發展“地攤經濟”的經驗,苑磊覺得借此增強村莊發展活力“有門兒”。
接下來一段時間,苑磊一邊組織力量清理垃圾、改善環境,一邊走訪攤主、了解訴求。在此基礎上,他擬定項目規劃方案,到縣里審批,將這塊閑置土地爭取為蘭陵縣城西“地攤經濟”試點,村里從此多了一條“悅民步行街”。
“以前人們路過捂著鼻子走,現在都愛來遛彎。”苑磊笑著告訴筆者,目前,步行街共有20多個商鋪,不僅創造了就業崗位,還改善了村容村貌,村集體收入也增加了。
在曬米城前村采訪,廣受村民好評的,還有村里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苑磊告訴筆者,日常走訪時,他發現有些高齡獨居老人家里冷鍋冷灶,吃飯常拿饅頭咸菜對付。苑磊和村黨支部其他成員商量,在村里辦起“暖心食堂”。70歲以上老人每天花3塊錢,就能吃到營養豐富的熱乎飯。
“為了給老人們提供更多便利,我們將‘暖心食堂’升級為集讀書看報、健康義診、免費理發、文體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使助老服務的質效明顯提升。”苑磊說。
扎根鄉村多年,苑磊深知“鄉親們的訴求很樸素,平安健康過好每一天就是幸福”。他表示,要努力為村里多做好事,讓村民們臉上綻放更多笑容。(卜彥欽 楊凌宇)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