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濰坊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中,臨朐鵝肝宛如一顆耀眼的明星,為濰坊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成為濰坊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生動范例。4月19日,“向‘濰’來·看未來”2025全國主流媒體高質量發展主題采訪行深入企業一線,探尋臨朐縣如何憑借小小的鵝肝,在農業領域掀起一場變革浪潮,書寫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

“洋鵝”扎根,“小”產品成就“大”格局

臨朐,這片地處魯中山區、沂山北麓的土地,與遠在萬里之外的法國朗德地區,在土壤與氣候上高度相似,恰好成了鵝肝母體——朗德鵝的適生帶。歷經多年的悉心培育與適應,原本“舶來”的朗德鵝,已在臨朐縣深深扎根,繁衍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近年來,臨朐縣委、縣政府把鵝肝生產列為鄉村特色優勢產業重點培育、重點扶持,不斷提升規模效益、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目前,臨朐全縣出欄朗德鵝500萬只,生產加工鵝肝5000余噸,實現總產值80億元,形成了以高檔鵝肝加工為核心,集養殖、加工、研發、銷售等于一體的生態朗德鵝全產業鏈條,帶動飼料、獸藥、物流、包裝等相關產業發展,成為臨朐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如今,“臨朐鵝肝”的品牌形象愈發穩固,成功構建起“小灰鵝、大產業”的發展格局。

在臨朐,鵝肝生產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打造了山東尊潤圣羅捷食品有限公司、山東春冠食品有限公司等朗德鵝養加銷一體化龍頭企業25家,與此同時,“圣羅捷”“春冠”“西祥”等國內知名鵝肝品牌也應運而生,在市場上熠熠生輝。

深耕“洋鵝”帶動80億元產業新篇章

經過多年的適應和繁育,朗德鵝在臨朐縣展現出強勁的生命力,年產值達80億元以上。

為促進鵝產業的發展,該縣成立了鵝產業協會,形成“協會+企業+合作社+基地+養殖戶”的發展模式,既保障了養殖戶銷售渠道,又形成抱團發展模式和品牌效應。

高尚坤是當地較早從事朗德鵝養殖的農戶。每年養殖1000多只朗德鵝,收益達30余萬元。他憑借40余年養殖經驗,從種鵝場選購鵝苗,養殖后由鵝肝企業按標準篩選回購,合格鵝將在企業填飼車間喂養25—30天,培育成鵝肝。

“我們最初以散養、初加工為主,后來龍頭企業帶動養殖戶發展,鵝產業逐漸成氣候。”高尚坤說,目前他的基地每年鵝出欄量達到6—8批,在“代養式育成、專業化填飼、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的全產業鏈運營模式下,養殖戶只需負責日常管理。

最初引進時,朗德鵝在臨朐每年只能培育兩季鵝苗,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山東尊潤圣羅捷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鵝肝年產量2000噸的公司,作為公司負責人,高元良帶隊“尋方”,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創建反季節產蛋基地。經過不斷實踐探索,目前已經實現四季培育鵝苗,解決鵝苗斷季斷層的難題。

為解決國內鵝肝產品出口難題,這位1996年出生的“養鵝人”除了建設符合歐盟標準的現代化生產車間之外,還投資2.1億元新建了中國國內首家國際標準鵝肝示范基地,為臨朐縣上下游供應商合作社提供穩定高質量的生產平臺,帶動多個相關產業發展。產品在日本、歐盟等地建立穩定銷售網絡,每月出口量大。

技術加持,“強”實力重塑“新”版圖

當人們還在驚嘆臨朐能產出高品質鵝肝時,臨朐已將目光投向遠方。在產學研協同發展的道路上,臨朐積極作為,一方面,與山東省農科院全面合作,全力培育華系朗德鵝突破性新品種,致力于攻克種源“卡脖子”難題,從源頭夯實產業根基。另一方面,成立“科創中國”鵝產品研發中心等省級技術研究中心,擁有專利43項,并參與制定13項相關標準,彰顯了強大的科研實力。

在產品創新領域,臨朐同樣成績斐然,通過與中國農科院攜手合作,首創紅酒藍莓鵝肝、清酒鵝肝、櫻桃鵝肝等精深加工產品,產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增長超2倍。此外,臨朐5家企業成功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其中“圣羅捷”更是積極參與鵝肝國家標準制定工作,有力推動國內鵝肝產業朝著規范化、標準化方向邁進。從種源培育到精深加工,臨朐正憑借“硬實力”重新塑造著產業標準。

不止于此,臨朐計劃進一步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緊密對接,開展高端鵝產品研發平臺建設,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加大產品認證力度,建成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鵝產品研發生產基地,續寫產業發展的嶄新篇章。

小灰鵝,凝聚著臨朐人民的辛勤與智慧,已成為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推動著當地產業的蓬勃發展,精心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前景廣闊的產業振興畫卷。畫卷之上,農業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與共同富裕的美好憧憬相互交織,彰顯了臨朐縣堅實的底氣與信心。(濰坊市委宣傳部)

編輯:唐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