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薄布能蘊含多少“黑科技”?定陶區的菏澤天厚5G新材料產業園內,有這樣一張布,它的厚度僅有發絲的十分之一,卻有極強的導電性和電磁屏蔽能力。大到雷達散射網,小到抑菌口罩,我們日常使用的智能手環、手機里就可能有它正在發揮作用。
“15微米,這是現在能用機器造出來的最薄的鍍層導電布,國內只有我們這一條尖端產線。”山東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冬說,目前公司每年生產導電布1300萬平方米,行業規模全國第一,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5%以上。其中,自主研發的20微米超薄導電布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進口替代;0.007mm無紡導電布攻克了行業“卡脖子”難題,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華為、小米、OPPO、VIVO等知名企業屏蔽材料第一大供應商。
菏澤是國內生產屏蔽材料的源頭。2020年,曾慶熙、劉冬響應“歸雁興菏”號召,通過“騰籠換鳥”建立了天厚5G新材料產業園。以導電布為核心,天厚不斷招引上下游企業,2024年又與新能源領域“獨角獸”企業廈門海辰儲能聯合投資建設了華擎復合集流體項目,橫向延伸出全省首條復合集流體中試生產線,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投產。一張薄薄的導電布,逐漸為菏澤織出一條大產業。
該復合集流體項目產品是新一代鋰電池重要原材料,復合箔材幅寬全國第一,已順利通過海辰儲能、比克電池等企業安全生產測試,今年上半年,第二條中試生產線即將投產。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每年可實現產值15億元。
隨著電磁屏蔽材料在通訊電子、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領域應用愈發廣泛,這家高端電子材料“小巨人”的發展市場前景更加廣闊。“立足電磁屏蔽材料生產主業,依托當前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產業的發展,不斷延伸推廣電子材料在更多領域的應用場景,形成更大的產業效能。”劉冬說。(劉童 修從濤)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