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4月18日消息(記者唐磊)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科學防癌 健康生活”。癌癥防治強調關口前移、重在預防。哪些人群需要定期做癌癥的篩查?癌癥篩查應如何選擇項目?篩查后如何管理?在4月18日山東省衛健委舉行的“魯醫健康說”健康知識發布會(腫瘤防治主題)上,山東省腫瘤醫院影像科主任醫師黃勇回答了央廣網記者的提問。
黃勇先是介紹了癌癥篩查的定義,即在個體出現癥狀或體征之前,通過血液檢查及必要的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細胞學檢查等方式,對特定癌種及其癌前病變進行早期識別和診斷,是預防癌癥和改善預后的重要手段。
哪些人需要定期做癌癥的篩查?黃勇回答說,一是中老年人群:建議40-45歲及以上人群做定期的癌癥篩查,建議5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癌癥篩查。二是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例如長期吸煙者,患肺癌等多種癌癥的風險增加;長期酗酒者,患肝癌、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腫瘤的風險增加;蔬菜、水果攝入不足的,會導致機體缺乏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患結直腸癌等腫瘤的風險增加;長期熬夜,缺乏運動,也會增加患癌的風險。三是有家族史的人群,如果家族中有直系親屬患癌,其子女發病風險會顯著增加,此類人群建議定期體檢進行癌癥篩查。四是患有癌前病變或容易致癌疾病的人群,這些病變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癌癥。五是長期暴露于致癌因素的人群:長期接觸化學致癌物,如石棉、苯、甲醛等的職業人群,患相關癌癥的風險會增高;長期接受電離輻射的人群,患白血病、甲狀腺癌等癌癥的概率會增加。
關于篩查項目的選擇,“應關注常見及高發腫瘤,如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宮頸癌等。”黃勇介紹,老年男性建議常規篩查前列腺癌;40-45歲以上的人群,尤其是吸煙者,建議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進行肺癌篩查;40歲以上女性建議每年進行一次乳腺X線聯合乳腺超聲檢查,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女性,可提前至35歲開始篩查;50歲以后建議進行結直腸癌篩查;胃癌的發病年齡相對較輕,建議40歲后就選擇胃鏡篩查;有性生活的女性,建議21歲開始通過細胞學檢查進行宮頸癌的篩查。
“對于篩查結果正常的人群,可按照醫生建議的間隔時間繼續定期進行篩查。如果篩查結果有異常,比如發現肺內磨玻璃結節,可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定期復查或進一步檢查,有時需要病理活檢等更詳細的檢查,以明確診斷。確診為癌癥的患者,建議及時到醫院的腫瘤科或相關專科進行規范治療。”黃勇告訴記者。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