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8日,第一屆魯臺經貿洽談會在濰坊舉行。當時誰也不曾預料,這個起初規模不大的地方性對臺經貿活動能夠持續舉辦三十多年,成為大陸“歷史最久的對臺經貿文化交流盛會”。

三十多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第29屆魯臺會于2025年9月1日至4日再次在濰坊舉辦。它以“創新引領共贏未來”為主題,繼續為推動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和融合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十載魯臺情:一場經貿洽談會如何重塑濰坊

產業進步

魯臺會為山東、為濰坊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截至2025年6月,山東累計批準臺資項目9907個,實際使用臺資310.4億美元,引資規模持續位居全國前列;本屆魯臺會,又有6個重點臺資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4.09億美元。

這些資金顯著提升了魯臺雙方的經濟合作水平與市場競爭力,為兩地企業與產業的互利共贏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魯臺會這一重要平臺,濰坊累計注冊登記臺資企業591家,年均舉辦20項對臺交流活動。臺灣百大企業中的30余家在山東扎根發展,包括鴻海、臺塑、國泰金控、華新麗華、旺旺等知名企業。

魯臺會三十年見證了濰坊與臺灣地區產業合作從傳統農業到高科技產業的跨越。最初聚焦傳統農產品貿易,如今已覆蓋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十強”產業集群。

山海不為遠,魯臺一家親。廣大臺商始終是濰坊發展的親密伙伴,“十五五”期間,濰坊將跨入萬億城市,合作空間廣闊,濰坊也真誠期待廣大臺胞臺商臺企投資創業,續寫交流交往之緣,共享經濟合作之利。濰坊也將全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讓廣大投資創業者在濰坊大有前途、大有可為。

三十載魯臺情:一場經貿洽談會如何重塑濰坊

文化交融

魯臺會不僅是經貿合作的平臺,也是人才匯聚的樞紐。三十多年來,魯臺會累計吸引5萬余人次臺灣各界人士來魯參訪交流。其中引進500多名臺灣高端人才來魯發展。這些人才為濰坊的產業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促進了濰坊產業結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魯臺會早已超越單純的經貿活動,成為促進兩岸心靈契合的文化橋梁。三十多年來,累計舉辦各領域交流活動270余場。通過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大會、“匠心傳承”魯臺青年交流體驗等活動,吸引兩岸青年參與,兩岸青年攜手傳承、弘揚、發展中華傳統文化。今年7月份舉辦的第三屆海峽兩岸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共設集成電路應用創新、數字創意設計、寵物護理與美容三大類7個賽項,讓450名兩岸學生在相互切磋中加深了解。

青年是魯臺會的“青春注腳”。本屆魯臺會將把繼續推進兩岸青年交流交心、互學互鑒作為重要內容。今年大會期間還組織魯臺青年科創體驗營活動,圍繞電商、短視頻、虛擬現實等臺青感興趣的熱點話題開展互動體驗和研討洽談。

三十載魯臺情:一場經貿洽談會如何重塑濰坊

城市發展

魯臺經貿洽談會不僅是濰坊的一張“金色名片”,更是推動濰坊與臺灣兩地深度合作、共贏發展的重要橋梁。它給濰坊帶來了實實在在的項目、技術和理念,也促進了兩岸人民之間的理解和情感聯結。

魯臺會提升了濰坊的城市地位。從1994年首屆舉辦時的摸索探路,到2007年升格為國務院臺辦與山東省政府聯合主辦的國家級節會。2010年,時任中央臺辦、國臺辦主任王毅出席第十六屆魯臺會,就海基、海協兩會簽署ECFA發表四點重要意見,標志著魯臺會上升為國家級涉臺政策發布平臺。

魯臺會還三次入島舉辦,開創了兩岸交流先例。濰坊,在對臺工作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魯臺會三十年經久不衰的秘訣在于“初心”與“創新”。2020年,第26屆魯臺會搭建“云端魯臺會”平臺,形成一站式、全天候網上辦會新模式,打造“千人同屏、萬人同群、百萬人在線”的云上展會新業態。第28屆魯臺會創新性地推出了“魯臺融GPT”智能服務平臺,讓臺胞通過智能問答就能了解政策。今年,魯臺會聚焦“新質生產力”,為魯臺合作找準新坐標,讓臺胞臺企清晰看到“來魯發展”的廣闊前景。

魯臺會三十余年的歷程告訴我們,兩岸融合發展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隨著越來越多臺胞臺商通過這個平臺走進濰坊、建設濰坊,這座“兩岸一家親”的見證之城,正在繪制更宏偉的融合發展藍圖。(王玉龍)

編輯:唐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