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隨著最后一條輸電線路順利通過驗收,由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承建的濟商高速濟寧段電力遷改項目完成全部遷改工作。這標志著山東省“十四五”重點交通工程——濟商高速公路的建設全面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為2025年9月底全線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將加快推動膠東半島、魯南經濟圈與中原經濟區的互聯互通。
為發展“騰空間” 為能源“架橋梁”
該項目涉及35千伏至1000千伏多電壓等級線路的優化與重建,施工難度極高。項目團隊需要在保障電網穩定運行的前提下,為高速公路的建設“讓道”,同時進一步提升區域電網供電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確保電力供應持續穩定。項目建設依托自身專業優勢,合理優化遷改路徑,動態調整桿塔布局,最大限度釋放路網與電網建設的空間區域,實現兩者協同增效。
1000千伏特高壓背后的“硬核實力”
本次工程的核心挑戰在于國內最高交流電壓等級輸電線路——1000千伏特高壓曹湖ⅠⅡ線的遷改工作。面對施工過程中停電窗口期短、安全風險高、技術難度大的三重考驗,項目部采用模塊化吊裝工藝,并引入無人機航測與北斗定位系統,實現塔體垂直度實時監測,將組塔精度嚴格控制在設計規范范圍內。同時,創新應用“BIM+數字化”技術,科學減少新建桿塔數量與導線更換工程量,有效降低高速項目建設成本,實現了技術突破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以高質量履約打造標桿工程
本次遷改過程中,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充分發揮設計施工一體化集成優勢,系統整合項目全生命周期資源,通過構建“勘測設計—物資采購—施工管理”一體化管理鏈條及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實現項目全流程數字化管控,為行業樹立了“高效、安全、綠色”的標桿典范。
該項目的竣工,是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深入踐行國家“雙碳”戰略、服務交通強國建設的又一次具體實踐。展望未來,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將緊扣能源電力行業發展脈搏,聚焦“能源+”“+能源”融合路徑與城市“八網融合”戰略,加速布局電力工程綠色低碳化改造、智慧能源集成應用、綜合能源服務拓展等項目,持續為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和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范薇 舒明 張志剛 凌文宣)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