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放心不下的夜 2市5州37657人成功轉移避險

青海省氣象部門應對入汛最強降水天氣服務側記

7月3日至4日,青海省大部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水天氣。全省1188個氣象站中1115站出現降水,21站日降水量超7月上旬歷史極值,6站小時降水量超歷史極值,93站小時降水量超7月歷史極值……

7月3日晚青海省氣象局領導調度全省氣象部門應對強降水服務工作(青海省氣象局供圖

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極端性強,并伴有短時強降水、冰雹、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降雨與前期降水區域重疊,加之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等潛在風險,青海省氣象部門面對今年入汛后的第一次“大考”,交出了“零傷亡”的優異答卷。

未雨綢繆 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擔當

6月30日,青海省氣象臺發布《天氣周報》指出7月3至4日青海大部將會出現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天氣的狀況,明確入汛以來最強降水天氣過程將席卷青海大部地區。

臺長扎西才讓帶頭落實加密值守、加密監測、加密會商的“三加密”工作機制。帶班領導、首席、短臨、決策等崗位嚴格執行“雙崗值班+夜間強化”制度,強化與中央氣象臺會商,研判強降水量級、落區及山洪地質災害風險區。全體值班員徹夜緊盯降水云團、分鐘雨強變化,聯合各市州氣象局及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加強會商頻次,圍繞天氣系統、暴雨落區、累計雨量和最大小時雨強等關鍵因子進行多輪研判。同時,加強1分鐘自動氣象站和多波段組網天氣雷達實時數據監測,并強化微波輻射計、GNSS/MET及風云衛星多通道產品應用,不放過可能影響天氣形勢演變的任何一個數據。

“這次天氣過程復雜,降水時段集中在夜間,‘時時放心不下’就是要心系群眾,挺膺擔當是預報員應有的政治品格,我們有信心在這次天氣過程中檢驗‘實戰’能力。”扎西才讓堅定地說。

7月2日,青海省氣象臺發布《重要天氣報告》并于17時發布暴雨黃色預警,青海省氣象局同時啟動暴雨三級應急響應,聯合省水利廳、省自然資源廳發布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和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隨即,全省氣象部門通過多渠道向社會公眾發布暴雨、雷電、山洪災害、雷暴大風及地質災害、農業氣象災害等各類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164期,應急責任人短信接收共12.67萬人次。其中,青海省氣象臺指導化隆、平安等暴雨高風險區通過“國家預警信息強制提醒觸達平臺”向1344人次發送暴雨紅色預警信號“閃信”。

7月2日20時,青海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7月3日13時,水利部對青海啟動洪水防御四級應急響應。一場全省上下共同應對的“防汛戰”由此打響。

聞令而動 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實踐

7月3日晚,青海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會商研判時要求確保緊急避險的決策果斷精準,確保基層組織的關鍵作用充分發揮,及時發現危險征兆,堅決落實“雙叫應”機制和“關、停、撤、轉、巡”剛性措施,堅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7月3至4日,青海省氣象局總值班室向省委省政府報送相關信息10期,與應急部門建立“直通聯絡機制”,實現小時雨量超15毫米提醒、高級別預警及時叫應、10分鐘內聯合調度的高效響應模式,全面提升極端天氣應急實戰效能。青海省氣象局總值班室副主任楊杰說:“我們嚴格執行“預警即命令”的工作要求,確保預警信息傳遞零延誤,應急響應處置零差錯,把“事事落實到位”的行動力體現與時間賽跑的實際工作中,當好人民群眾的安全守夜人。”

海東市氣象局面對首場強降水天氣過程,根據政府領導批示要求,踐行“觀測即服務”理念,精準落實“雙叫應機制”,全面融入防汛指揮調度、基層巡查防守、避險轉移的各個環節,暴雨黃色預警提前量達32小時,暴雨黃色預警信號提前量最大達120分鐘,為市委市政府組織開展應急調度留足了提前量。

7月3日20時,興海縣龍藏鄉桑什斗村氣象觀測站最大小時雨強達到37.8毫米。縣氣象局迅速調配值班力量,與上游地區及州氣象臺開展聯防聯報,多渠道傳播預警信息,為各級防汛責任人、社會公眾及應急搶險力量爭取提前應對時間。同時,現場服務小組第一時間攜帶氣象監測設備駐扎應急指揮中心,多部門聯合值守,向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及防汛指揮部報送精細化雨情實況及短臨預報結論。

應對強降水過程中,青海省氣象部門共計發布《重要天氣報告》《重要氣象信息專報》《氣象信息快報》等服務信息16期,為政府指揮調度、人員轉移避險、災害風險點巡查等提供決策支撐和信息保障。制作首席說天氣、專家解讀及氣象災害科普圖解、短視頻等服務產品,聯合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多渠道、多手段制作發布公眾氣象服務產品105期,通過氣象融媒體矩陣進行網絡直播,公眾觀看人數達19萬人次。

成功避險 學習教育成效的實際檢驗

汛期氣象服務是氣象部門每年都要面臨的一項考驗。面對入汛以來最強降水天氣,青海省各級氣象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強化氣象監測預報預警,高效開展遞進式氣象服務。主要領導靠前指揮,骨干力量下沉一線指導,首席預報員在省應急指揮中心值班值守,省市縣三級部門加強應急聯動,積極落實“叫應”“叫醒”工作機制,高效發揮氣象防災減災“信息樹”作用。

強降水發生后,青海省氣象局負責同志三次前往應急管理部門參加應急指揮調度會議,及時通報雨情實況和天氣形勢。青海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根據氣象部門的決策信息調度應急、交通、水利、住建等部門,實時監測雨情、水情、汛情,督促做好臨災警告、避險轉移和應急處置工作,相關地區和部門強化聯合研判,部署防范應對工作,成功避險轉移西寧市、海東市、海西州、海南州、黃南州、海北州、果洛州共10061戶,37657人,實現了重大天氣過程“零傷亡”。

青海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謝天蓉說:“值班值守期間,我們成功預報了湟中、平安、化隆等地暴雨天氣,落區、強度與實況高度一致,相關地區群眾成功轉移避險,我們的預報結論有力支撐了防汛部署,這是作為預報員最核心的職責體現。”

統計資料顯示,此次強降水過程有12站次出現暴雨,降水落區及量級實況與前期預報一致,氣象預警提前量達到21小時。

“這是全省氣象部門檢驗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果,用作風建設推動工作取得成效的生動實踐。我們將繼續按照時效逐步縮短、空間不斷精準、內容更有針對性的原則開展遞進式氣象服務,分級別,分區域、精細化聯動相關力量,使氣象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快速轉化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行動力。”青海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高潤祥說。(來源:青海省氣象局)

編輯:張海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