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青海省氣象局成立以來的70年是海東氣象事業曲折而光輝的70年,更是海東氣象人不斷創造佳績、書寫歷史的70年。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在青海省氣象局和海東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氣象工作者齊心協力,推動海東氣象事業不斷進步發展。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回顧海東氣象發展歷程,除了寶貴的經驗以外,我們收獲的還有獨具海東特色的氣象事業發展之路。

新時期海東氣象初長成

新中國成立初期,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氣象學子齊聚海東,攜手并肩共同開啟了海東氣象事業新征程。二十世紀70年代初,海東氣象事業進入大力建設和調整鞏固時期,氣象工作者繼承并弘揚“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努力探索服務海東地方經濟建設的有效途徑,推進海東氣象事業穩健且良性地向前發展。

1987年8月,海東地區行政公署氣象臺成立,歷經兩次更名:其一為海東地區行政公署氣象處(內設海東地區氣象臺)、其二為海東地區氣象局。1991年10月,海東地區氣象臺從海東地區行政公署氣象臺中分離析出。1994年3月,平安縣氣象站成立,并與海東地區氣象臺合署辦公。2013年9月,更名為海東市氣象局。

圖為70年代海東氣象人工作場景(海東市氣象局供圖 )

新時代氣象現代化實現新跨越

自1980年施行“氣象部門與地方政府雙重領導、以氣象部門領導為主”管理體制以來,海東市氣象部門充分發揮雙重領導優勢,推動與地方事業協調發展,海東氣象事業開創新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海東氣象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以氣象服務體制改革、氣象業務科技體制改革、氣象管理體制改革為重點,推進改革縱深發展,氣象現代化的內涵進一步豐富、水平進一步提升。

圖為2023年4月4日海東市氣象局成功舉辦縣級業務技能比武(海東市氣象局供圖 )

現今,海東市氣象局現下設3個內設機構,5個直屬事業單位,轄6個縣(區)氣象局,其中民和為國家基準氣候站,其余均為國家基本氣象站。截至目前,在編職工106人,離退休人員91人。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資格人員23人,中級專業技術資格人員52人。

圖為民和國家基準站新貌(海東市氣象局供圖 )

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護一方百姓安瀾

70年來,海東市氣象部門扎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大力推動傳統媒介與新媒體在公眾氣象服務領域的深度融合,全力為人民提供及時準確的氣象服務,把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送進千家萬戶,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海東市氣象局緊緊圍繞“加強防災減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做強科技產業增進職工福祉”兩大民生工作,逆勢而上、攻堅克難,持續深化氣象賦能的內涵。著重打造海東市農業生態氣象服務“一縣一品”牌建設,將循化線辣椒、互助馬鈴薯、油菜、八眉豬、樂都大櫻桃等氣候品質認證工作納入全市有機農畜產品品牌建設實施方案中,助力產業“四地”品牌建設實現“零突破”。強化基層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健全預警信息發布手段、傳播機制和反饋制度,以直通式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最大限度釋放氣象“紅利”。

同時,海東市氣象局緊緊圍繞打贏藍天保衛戰、生態風險防范、綠色發展等重點工作,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監測分析、污染預報預警等工作力度。為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自然資源監測評價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翔實的科學數據,有力提升氣象服務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實用價值。

此外,海東市氣象部門緊緊圍繞精細化、個性化需求,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多維度提升專業氣象服務水平。基于智能網格預報,研發了全市重點特色旅游景點精細化預報,設計發布了賞花、浪山等特色旅游氣象服務產品;建立并健全協同聯動機制,開展重點行業精細化氣象服務,深化與水利、電力、交通、供暖、旅游等部門合作,進一步加大氣象數據共享力度,構建更加便捷暢通的信息傳輸渠道。

圖為舉辦全市氣象部門青年職工演講比賽(海東市氣象局供圖 )

科技創新驅動 氣象業務愈加“智慧”

智能觀測讓氣象變“智慧”。改革開放以來,海東市氣象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從最初的人工觀測到PC-1500計算機編發報再到MLS500自動站發展到現在包含地基、空基、天基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特別是樂都X波段天氣雷達觀測業務準入并正式業務運行,進一步提升了氣象觀測的精準化。截至2024年,全市累計建成各類氣象監測站點218個,國家級臺站6個,天氣站18個,區域站(含交通站)148個,土壤水分站30個,農(牧)氣站2個,生態觀測站6個,閃電定位觀測站1個、GNSS/MET水汽遙測站6個、風云3號衛星接收站0個、新一代天氣雷達站1個,自動氣象站鄉鎮覆蓋率100%。人影作業點64個。

圖為“黨員突擊隊”完成建站任務(海東市氣象局供圖 )

智能網格預報讓氣象變“智慧”。從“憑經驗”到“看圖形”再到“算數值”,是海東天氣預報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海東市氣象臺探索開展溫度、降水等要素智能網格客觀方法預報研發,加強本地區災害性天氣機理研究和監測預報預警關鍵技術攻關。聚焦預警信息提前量和準確率,進一步優化市縣兩級預警業務流程,深化開展市縣兩級的重大天氣過程復盤總結,建立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補足監測能力的全鏈條復盤機制。隨著氣象現代化發展,無論是預報的精準度、精細化程度,還是時效性、準確率都在顯著提升。

科技創新讓氣象變“智慧”。海東市氣象部門始終秉持將科技創新作為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圍繞智能網格預報、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等技術,開展核心和關鍵技術攻關,大力推進氣象科技創新進程,旨在為全面提升氣象服務能力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成立融媒體創新團隊,開展“河湟風云”粉絲倍增行動,讓居民通過手機App就能獲取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氣象信息,天氣預報“量身定制”已逐步成為現實。未來,將聚焦防災減災、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和產業“四地”建設氣象科技支撐工作,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良好發展環境 助推海東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海東市氣象部門始終圍繞服務中心、建設隊伍這一核心開展黨建工作,引領廣大黨員投身海東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進程,著力加強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強化新時代思想政治和意識形態工作,為海東氣象事業再上新臺階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證。

同時,積極對接和融入市政府的經濟建設頂層設計,協調市政府召開海東氣象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會議,爭取地方立項,上下聯動超常規解決平安區氣象站搬遷問題,黨員突擊隊更是完成了“一周建站”的歷史性任務,良好的發展環境為海東氣象事業發展開創了全新格局。

圖為海東市氣象局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海東市氣象局供圖 )

長期以來,海東市氣象部門全心全意服務海東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民的福祉安康,優質的氣象服務不僅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地方人民的認可,也為氣象事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海東氣象人默默奉獻著青春和力量,涌現出無數先進典型。以張有明等同志為代表的先進模范人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氣象現代化建設和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70年彈指一揮間,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回望歷史,海東氣象事業經歷了由曲折發展到快速發展的歷程,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新的起點,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海東市氣象部門正不斷從70年氣象發展歷程中汲取養分和智慧,牢牢把握這個難得的戰略機遇,瞄準方向,發揮優勢,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動海東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青海省氣象局供稿 )

編輯:張海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