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呼和浩特12月13日消息 小區居民使用不用水沖的糞尿分開式廁所,分類處理、回收利用家庭垃圾,通過人工濕地處理用于養魚、澆花的生活污水,糞尿被分開收集并進行生態化處理……這是日前記者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一些居民家中看到的情景,這里的一些百姓過上了綠色節水生活。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地處內蒙古西部,是我國諸多干旱缺水的地區之一,再加上經濟發展及城市建設步伐加快,人口聚集效應增加,供水相對不足,生活污水以及垃圾不能及時處理。
人類生產、生活所引起的水浪費、水污染已經使得地表水資源急劇下降,地面覆蓋狀況也將隨著日益匱乏的水資源而改變,進而迫使地球系統的水熱平衡發生改變,也間接影響到大氣環流狀況,甚至帶來周邊生態氣候環境的變化,采取措施節約用水已迫在眉睫。
在多方努力下,2003年瑞典國際發展合作署資助的全球第一個不少于1000戶的小城鎮多層樓房中使用生態衛生系統的實驗基地正式在東勝區開工建設,此項目曾在我國廣西農村成功推廣。截至去年年底,東勝區生態衛生城一期工程已經完工,目前已有近400戶居民入住。
這個項目最大的特點就是節水。根據科學計算,使用生態衛生系統——干式廁所,每人每天可省三分之一用水量。如果生態衛生城的800多戶居民都住進來,按照每戶3.5人,每人每天用水量120升計算,小區每天可節約用水113.12噸。
生活在這樣一個節能的小區,居民的生活習慣也正逐漸改變。居民姜俊梅說:“大伙兒更注意節約用水,節水的好習慣一點點養成了。”
姜俊梅告訴記者,以前她洗菜洗碗都是水龍頭一開到最后,感覺自來水一開就來,干旱距離自己很遠。現在,通過看新聞越來越了解氣候變化與每個人都相關,而且自己本身就生活在一個實驗基地,所以更加注重節水了。比如平時洗澡都快速沖洗,水龍頭關小,盡量一水多用。(張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