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tkqou"></i>
  • <i id="tkqou"></i>
  • <i id="tkqou"></i>

          央廣網

          聚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王志剛:科研工作須保持憂患意識

          2017-10-21 08:01: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0月21日(記者韓萌)據“中國之聲·大會之聲”報道,每當夜幕降臨,南昌市秋水廣場都會吸引眾多的市民前來散步休閑,在贛江邊,兩岸高樓組成的LED燈光秀讓游客如癡如醉,紛紛停下拍照留念。一位游客說:“我覺得這些夜景都很漂亮,對面就是滕王閣,燈光秀也很美。”

            昨晚(20日)7點,當南昌市民像往常一樣來到秋水廣場欣賞燈光秀的時候,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清楚,眼前近60萬盞LED燈都是土生土長的“江西造”,而這些燈跟一個人密不可分,他就是黨的十九大代表、南昌大學副校長江風益教授。

            江教授的團隊研發出的“硅襯底LED技術路線”斬獲了2015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自主知識產權就是底氣,更是效益。現在,有著“中國芯”的LED照明技術打破發達國家壟斷,成為我國有著巨大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十九年磨一劍,幾千次試驗,從設計到量產,直到站上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最高領獎臺,昨晚,江教授也出現在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的第四場集體采訪活動中,采訪的主題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兩天前,十九大江西省代表團開放日上,江教授在會上說,曾經,他非常羨慕國外的科研人員,有很多研究經費,可以做很多創新性的工作。現在反過來,我們的研究條件很好,可以做很多以前想做而不敢做、國外沒有做成、改變世界的科學研究工作。這是江教授的切身感受。在昨晚的采訪中,對于這些年國家創新環境的變化,代表們又有哪些說法呢?

            創新環境對于每一個科技工作者來說都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我國要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只有不到三年,時間非常緊迫。科技部副部長王志剛昨晚表示,作為科技管理部門,他們的壓力感、緊迫感非常之大。王志剛說,我們國家走的是一條“以人才強、科技強帶動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道路。所以圍繞著如何讓科技人員開展科研活動更方便、更自主、更有支配權,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王秀杰作為昨晚出席集體采訪的唯一一名女性代表,更是站在自己女性科學家的角度講述了對創新環境變化的切實感受。

            王秀杰表示,在整個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中,女性科學家、女性科研工作者實際上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國家也對于女性科學家、女性科研工作者有很好的支持。比如,從國家到地方都有一些相應的對女性科研人員的獎勵,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優秀青年科研基金”評審要求中,男性科研人員申請截止年齡是38歲,女性科研人員是40歲,這些都是國家對于女性科研人員支持和尊重的體現。

            王秀杰說:“提到我們國家創新發展的環境,十八大以來,國家有一系列重大政策落地,我們深切感受到,趕上了好時代,有很好的環境可以放逐自己的智慧和思想,為實現創新型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具體來說,比如我們在項目申請、經費預算、項目經費執行、項目執行匯報等環節都有了一些很好的簡化和靈活性。”

            在寬松積極的創新環境之下,如何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做出更多的創新成果,讓我國順利躋身于創新型國家行列呢?昨晚,江風益教授給出了他的方案。

            江教授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還有三年的時間。我是這么理解的,如果從基礎研究開始做技術創新工作,三年之內要想做到應用當然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基礎研究時間是比較長的。但如果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進行深度融合,在三年之內還是可望做出一些新技術,搞出一些新應用來驅動產業的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也形成了從思想到戰略到行動的完整體系。所以五年來,我國科技創新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

            在一些重大工程方面,十八大以來,我國的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大飛機、“蛟龍號”深海探測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中國的超級計算連續多年都是世界第一,不管是“神威·太湖之光”,還是“天河”系列都排在世界前列。另外,我們在科技和制造業結合的領域,比如機器人、人工智能應用,以及互聯網、大數據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重大的成就。

            當然,許多科技成果和我們的實際生活是很貼近的。以我們熟悉的共享單車為例,簡簡單單的一輛自行車,其實集成應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包括智能芯片、射頻識別、位置服務、電子圍欄、移動支付等。所以,無論是出門不帶現金的便利,還是隨停隨走的共享單車、共享汽車,都是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改變。

            成就可歌可泣,但科研的高峰還需要不斷攀登。“多發光,少發熱”6個字被江風益教授奉為科研“信條”。他的研發團隊,對新光源的技術追求永遠是多發光,少發熱,讓光源具有高轉化率。這句話不僅用來指導科研,也在不斷提醒江風益教授和他的團隊:多做實事,少頭腦發熱。那么科研工作者在創新的路上,如何避免浮躁,又如何保持冷靜?

            提到這個問題,記者不由想起,昨晚在會場,王志剛的一段話。他說,近幾年我國的科技創新以及科技體制改革確實取得了巨大的進展與成就。可以說中國的科技現在在世界上起碼是第一陣營,有些方面還走在最前面。但是,科研工作越往前走,難度也就越大,以前都是在“跟著跑”,以后就要“領頭跑”,仿佛就進入了創新領域的“無人區”,成就歸成就,但科研工作必須時時刻刻保持憂患意識才行。

            王志剛強調:“伴隨中國科技實力的提升,科技創新一方面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如何選擇確定未來發展方向,將面臨更大的難度,在樂觀的同時我們也要有憂患意識。”

            如何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十九大報告也為我們描繪了這樣的藍圖: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編輯: 張瀟祎
          關鍵詞: 科技;創新;領跑

          聚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王志剛:科研工作須保持憂患意識

          十九大報告也為我們描繪了這樣的藍圖: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v_午夜福利精品无码无删_91大神大战丝袜美女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国产视频大全
          <i id="tkqou"></i>
        1. <i id="tkqou"></i>
        2. <i id="tkqou"></i>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一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是免费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 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 在线看h片的网站免费 |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