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不如“修山治水”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表達出唐代詩人白居易對西湖的留戀和眷戀。確實,人們對杭州的喜愛,很多是因為這里的一方碧水,所帶來的潤澤和滋養。
浙江水資源豐富,帶來美好環境的同時,也帶來生態美和生產美的雙重考驗。如何保持住山川秀美,讓綠水青山常在,又讓這最寶貴的財富,成為人民生活幸福的基礎和保障,是命題、是考驗,也是小康社會追求的共同目標。在G20會議召開前期,中國鄉村之聲推出系列報道《走進浙江 感受小康》,為您生動展現具體可觀可感的“浙江小康樣態”。
央廣網北京8月31日消息(記者劉璐 李佳)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78歲高齡的姜祖海站在自家小院干干凈凈的水泥路面上,指著院子里被圍欄圈出來的沼氣池,一臉自豪的向記者介紹:
姜祖海:我是我們村第一個建沼氣池的,如今,家家戶戶都已經安裝上了,村里設置了集中養豬場,豬糞還田,沼液也上了處理設施。
這里就是四任浙江省委書記心系之地——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掩映在青山綠水中的下姜村,完全是一副山水田園的模樣。誰會想到,這里曾經流傳過這樣的民謠:“燒木炭、土墻房、半年糧,有女不嫁下姜郎。”
村主任楊紅馬:養的豬糞到處流,東邊吹了西邊臭,西邊吹了東邊臭,蚊蒼滿天飛。到5月份的時候,傳染病就比較多了,全村肝炎病都相當多。
下姜村所在的淳安縣,是寶貴的千島湖水源所在地,這里是國內水質最好的大型湖庫之一。淳安的水,代表了浙江水的形象,淳安的水治理,肩負著保護浙江生態的重任。楊紅馬介紹說,下姜村把治理農村污水作為治水的突破口。為此,家家戶戶建起了沼氣池,成為遠近聞名的沼氣生態示范村。
楊紅馬:因為原來老百姓什么垃圾都往河道里面到,河道里面沒有水,后來經過我們對河道的整治,對養豬廢物的利用,沒有一個人再向河道倒東西,他也感覺,生態好了,他的生活品質都有提高,環境衛生好了,生態才好。
如今的下姜村
在這里,治污是一條上坡路,非常辛苦卻又志在必得。2013年底,浙江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上明確提出“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在淳安各地掀起的治污治水熱潮中,淳安環保局副局級組織員徐建新告訴記者,一開始,工程推廣并不是那么一帆風順,大家都在擔心治污項目會不會像之前那樣半途而廢。
徐建新:老百姓一開始也擔心,現在做農村治污是不是跟原來一樣的,原來因為資金問題,有的地方做得不夠很滿意,老百姓也擔心這是不是形象工程。
老百姓渴望要改變生態,提高生活品質,但涉及千家萬戶的系統工程,誰也不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鶎庸ぷ鏖_展的難度,只有楊紅馬自己知道。
楊紅馬:一開始的時候,有的門戶不接受,我家的水我不接,隨它。做沼氣有的不做。當時我們通過上門做工作,黨員先建,帶頭示范,效果好多了。
俗話說,三分建,七分管。雖然淳安縣治水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但“五水共治”還遠遠沒到可以松口氣、歇一歇的時候。
徐建新:項目建好只是一個開頭,因為農村點多面廣,牽扯到農戶數又這么多。污水處理設施不維護好,到時候很可能就變成個曬太陽工程,老百姓關注度也比較高,按照縣長書記的話來說,工作做不好,到時候是要被老百姓罵的。
人可以改造環境,環境也能改變人。千島湖賴以發展的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水,農村治污項目工程實施后,源頭之水正在涌現新的活力。生態產生的效益,從百姓態度的轉變上看的分明。
徐建新:金山銀山,也是通過生態保護,因為現在生態保護也是最大的生產力。現在老百姓觀念都在發生轉變,以前你做不做跟我不搭界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從去年下半年,好多老百姓提出,我還要做的,又追到鄉里來村干部家,最好再給我建再給我做。
淳安的水,代表了浙江水的形象,淳安的治水,確保了青山常在、綠水常流,在浙江省“五水共治”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徐建新:我們現在全縣都在抓五水共治,現在到農村里去,村莊環境整潔了,河道里也干凈了,村里面污水也不亂排亂放了,蒼蠅蚊子少多了。我們縣從前幾年開始,每年都要召開環境形勢分析會。首先要請專家對千島湖的環境形勢進行分析,整個千島湖的環境質量都要匯報一下。
習近平總書記說,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歷來被稱為江南水鄉的浙江,正因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堅定夢想,在治水的道路上,腳步穩健而自信。雖然浙江的“五水共治”才踐行了三年,但它的腳步絕不停歇于此,正如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所說,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把浙江的水治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