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個日夜 藍圖變為現實——寫在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全面完工之際

  國家速滑館“絲帶飛舞”、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游龍盤臥”、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如意亮相”……從選址規劃到周密設計,從緊張建設到轉入運行測試,兩千多個日夜風雨兼程,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全面完工!

  場館建設是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基礎,競賽場館更是運動競技、觀賽和展示城市發展水平的窗口。藍圖變為現實背后,是中國對舉辦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堅定承諾,是中國不斷提升的科技創新能力,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兌現承諾

  自2015年北京申冬奧成功以來,作為反映盛會籌辦進展的一面鏡子,競賽場館建設工作備受世人關注。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后,盡管進入尾聲的建設工作壓力倍增,但北京冬奧建設者堅持在變局中開新局,打贏建設收官戰的決心和信心始終堅定。

  2020年初,北京冬奧會場館設計難度最大、施工難度最高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克服溝通不暢、時差顛倒等困難,在“戰疫”中與外籍專家遠程連線推進建設,成為北京市春節期間唯一不停工的建設工程。

  2020年末,國家游泳中心外方制冰師因疫情不能到場,中方團隊堅決啟動第二次“水冰轉換”并自主制出冰壺賽道,效率較首次提升4倍。

兩千多個日夜 藍圖變為現實——寫在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全面完工之際

  這是2019年12月10日,北京史家實驗學校的學生在“冰立方”體驗冰壺。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盡管2020年全球遭遇較為嚴重的疫情,但北京冬奧會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大賽區共計12個競賽場館均按照籌辦要求在2020年底如期交付。北京冬奧組委、北京市、張家口市兩地政府聯合參建方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做到工作不斷、力度不減。國際奧委會和多個國際組織對此高度評價,我們表示衷心感謝!”北京冬奧組委相關負責人說。

  承諾必然諾,如期完工意義重千鈞。

  北京賽區共有6個競賽場館,為各賽區最多,但在積極推進下,首鋼滑雪大跳臺成為北京冬奧會首個完工的新建競賽場館,國家游泳中心成為北京冬奧會首個完工的改造場館,五棵松體育館實現“當年開工并完工”的改造提升目標。

兩千多個日夜 藍圖變為現實——寫在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全面完工之際

  這是2021年1月19日拍攝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延慶賽區前期在沒有水、沒有路、沒有電、沒有通訊的“四無”條件下建設。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建設條件非常艱苦,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主賽道更是位于海拔2198米的延慶小海陀山,風雪嚴寒中,更礪北京冬奧建設者“鐵軍”風采。

  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3個競賽場館所開展的體育比賽,都是中國開展較晚、水平相對落后、人才相對較少的項目。場館建設在“摸著石頭過河”中打開局面。2020年11月,國際雪聯專家對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進行場地預認證時,贊嘆它是世界獨一無二的跳臺滑雪場館,跳臺助滑道建設也是世界最好。

兩千多個日夜 藍圖變為現實——寫在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全面完工之際

  這是2020年12月19日拍攝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科技引領

  依托國家現代化發展成果打造的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著眼長遠、秀外慧中,將科技、智慧、綠色、節儉四大場館建設關鍵詞體現得淋漓盡致。

  ——建設亮點都是難點,中國科技實力破題。作為北京冬奧會唯一新建冰上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建成世界跨度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規模創下世界體育館之最,但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四分之一。應用“科技建造”手段后,上至8500噸鋼結構,下到每一塊形狀各異的幕墻玻璃,都能實現工廠預制和現場拼裝,建設速度和質量成倍提升;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放棄高薪聘請國外團隊做法,走出中國自主創新之路:1.9公里賽道混凝土一次性噴射澆筑成型,工程申請專利133件,獲得受理、授權105件。

兩千多個日夜 藍圖變為現實——寫在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全面完工之際

  這是2020年12月25日拍攝的國家速滑館。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場館運行配備“大腦”,智慧成果將全面亮相。通過引入“全域數字孿生系統”“室內外一體化定位導航系統”、基于“云-網-霧-端”智能融合的網絡體系、“能源管理系統”和全新的“BIM運維系統”等技術,就像給場館配備了一顆“大腦”。擁有了“智慧大腦”的速滑館,運動員和觀眾進入場館后,可以通過手機享受定位導航服務,匹配出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機器人問路、無人售賣車以及虛擬冰雪運動等多種新科技成果將以更完善形式呈現。隨著冬奧會舉辦腳步臨近,各競賽場館“智慧場館”建設成果將全面亮相。

  ——綠色環保生態優先,場館建設烙印美麗中國底色。北京賽區在冬奧會歷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更環保的二氧化碳制冷劑,較傳統制冷方式效能提升30%;延慶賽區開工前先進行環境本底調查,可持續發展成為場館建設前提和沒得商量的鐵律;北京冬奧會還是奧運歷史上首屆全部使用綠色清潔電力的奧運會。張北柔直電網工程將張北地區的風光電能接入北京電網,預計每年輸送約225億千瓦時清潔能源,實現北京冬奧會場館100%綠電供應。

兩千多個日夜 藍圖變為現實——寫在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全面完工之際

  這是2019年5月8日,工人在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康?h姚家灘村的康保換流站施工。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示范工程實現新能源大功率輸出,增加北京新能源電力消費,滿足冬奧會低碳綠色用電需要。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堅持節約原則、不搞鋪張浪費,用最節儉方式承辦冬奧會。北京冬奧會場館嚴格控制空間需求,盡可能在保證賽事舉辦前提下做需求方面的“減法”。充分改造國家游泳中心、國家體育館、首都體育館、五棵松體育中心等2008年奧運會既有場館,不僅有效減少建設投資,更讓夏奧場館迎冬奧煥然新生,拓展多元賽后經營能力。

兩千多個日夜 藍圖變為現實——寫在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全面完工之際

  這是2020年12月25日拍攝的五棵松體育館內景。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追求卓越

  “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同時將建成“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列入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為我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埋下拾級而上的“種子”。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彌補國內相關運動場館建設空白,專業運動隊終于不用在世界各地“流浪”找場地,在“家門口”就能高水平訓練。

兩千多個日夜 藍圖變為現實——寫在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全面完工之際

  這是2021年1月19日拍攝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南展西擴東進”,中國推進冰雪運動發展戰略離不開群眾的廣泛參與。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均在建設改造之初即規劃賽后利用,未來將更好滿足大家對冬季運動的向往。北京賽區競賽場館新建冰面賽后均可向社會開放,國家速滑館1.2萬平方米巨大全冰面,賽后每天可接待2000名游客同時開展各類冰上運動。

  圍繞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建設,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也同步完成,區域協同發展成效顯現。首鋼滑雪大跳臺本是一條普通賽道,但通過融合城市歷史和發展目標,將其置于百年工業遺產園區內規劃建設,帶動了城市復興轉型升級,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張家口市圍繞競賽場館建設打造冰雪產業聚集區,崇禮這座冰雪小鎮插上冬奧翅膀,助力地區經濟騰飛。

兩千多個日夜 藍圖變為現實——寫在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全面完工之際

  這是2019年1月7日,一名教練在張家口市崇禮區萬龍滑雪場給學員講解滑雪技巧。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釋放激情、凝聚人心、追求卓越的北京冬奧會值得期待,但眼下,行百里者半九十!半S著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全面完工,我們將全力確保所有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任務按計劃如期完工,全力做好競賽場館測試活動保障,深入做好場館設施就緒工作,著力推進場館運行工作,努力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北本┒瑠W組委相關負責人說。

  文字記者:張驍、姬燁、楊帆

  視頻記者:李楨宇、肖正強、李德欣、夏子麟、馬曉冬、田晨旭、張驍

  海報設計:趙丹陽

  新媒體編輯:譚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