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圣
“很簡單,以后不用找別人幫忙了。”在重慶江北區觀音橋派出所政務大廳,吳先生得知在手機上就可以完成駕駛證到期換領后,兩三分鐘便完成了換領程序。
在重慶,大數據、5G、人工智能技術的升級迭代,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也讓人們感受到日常生活的更多可能和美妙。
今年一季度,重慶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速比全市GDP增速高出6.8個百分點,展現出逆勢而上的韌性和潛力。2019年,重慶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速達到15.9%。這組數據,讓人們感受到重慶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的力度和進度。
2017年,將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戰略列為“八項行動計劃”之首。
2018年,首次舉辦并實現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永久落戶。
2019年,獲批建設首批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2020年,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成功入圍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五大國家頂級節點建設城市、國家首批5G規模組網和應用示范城市。
近年來,重慶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關于未來的戰略選擇,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充分挖掘大數據的商用、政用和民用價值,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不斷創造新的驚喜。
從“制造重鎮”到“智造重鎮”
瑞方渝美壓鑄有限公司是國內少數具備汽車自動變速器殼體生產能力的民營企業,產品常年供應福特、大眾、通用等國內外知名汽車制造商的主機廠。這家年產值達3.5億元的汽車壓鑄零部件制造企業,近年來卻一直面臨技術改造和成本增高的壓力。
2018年,阿里云飛象開始在重慶構建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瑞方渝美與阿里云飛象聯合推動企業內部數字化、智能化,用機器視覺+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取代傳統的目視檢測,使檢測成功率由不到20%提升到99.6%,產品競爭力大幅提升。今年1至7月,在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和國內外市場急劇變化等諸多困難的情況下,這家企業工業產值逆勢增長了150%。
重慶作為全國重要汽車生產基地,近年深受國內外汽車市場增長乏力的影響,智能化轉型成為全市汽車產業尋求突破的關鍵。
上汽紅巖推出的5G+自動駕駛重型卡車,去年成功完成全球首次港區5G智能化作業,新開發的產品受到國內外市場歡迎,今年以來公司產銷量逆勢上揚,順利進入全國重卡第一梯隊。
曾經生產出我國第一輛吉普車的長安汽車加速從“制造”到“智造”、從“智造”到“智行”轉變。近年來陸續實現了2000公里無人駕駛長距離測試、集成式自適應巡航自動駕駛核心技術量產等多個自主品牌的“全國第一”。
由美國福特汽車、長安汽車和林肯品牌合作推出的全新林肯冒險家,3月29日在重慶兩江新區下線。5月20日,國內首款搭載國產芯片,具有自動巡航、自動泊車、360°全景監控等功能,能夠實現多種場景人機交互的長安品牌智能汽車正式上市。
“我們一條生產線每小時30輛車,兩條生產線60輛,平均每分鐘就有一輛車下線。這么高的密度和強度,連涂裝都是自動化智能化,靠人工根本不可能實現。”長安汽車機電設備工程師童強說。
6月22日,重慶召開全市發展數字經濟推進大會,明確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的“五年目標”:
——打造“智造重鎮”。到2025年創建一批行業級智能智造標桿企業和智能制造示范園區,基本建成重點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六成以上規模工業企業邁入網絡化和智能化制造階段,“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建設“智慧名城”。到2025年基本實現“智慧生活全民共享、城市治理全網覆蓋、政務服務全渝通辦、生態宜居全域美麗、數字經濟全面融合、信息設施全城連接”,力爭成為全國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示范城市,步入全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第一方陣前列。
重慶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阿里巴巴重慶智能中心、騰訊西南總部、紫光云南方總部……一批國內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在此落戶。
云從科技、中移動物聯網、豬八戒網、軟通動力、海云數據、譽存科技……一批明星數字經濟企業在此興起。
截至2019年年底,兩江新區已形成光電、電子材料和智能三大產業集群,世界前五大智能機器人品牌中,已有四個在此落戶。
全民共享“智慧名城”
在兩江新區禮嘉智慧公園,隱藏在道路兩側的紅外線感知設備,能隨時監測溫度,用噴霧降溫為游人驅散夏日的熾熱。
禮嘉智慧公園是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的青少年科普基地,公園運用多項前沿科技,讓市民和游客在養生休憩、親近自然的同時,還可以體驗機器人鋼琴彈奏、VR沉浸式體驗設備等50多個高科技項目。
新宸云頂小區是重慶首個三星級“智慧小區”。小區的業主可以通過人臉識別“刷臉”回家,在小區散步時可連接小區藍牙播放音樂,還能通過智能App進入閱覽室,聯系物管解決許多日常問題。“裝修期間我和愛人都不在重慶,整個裝修基本上都靠‘遠程遙控’完成。”6月份剛從外地回到重慶的于耀說。
這些看似“未來科技”的生活應用,讓人們同步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果,也引領著智慧生活的新方式。
大力實施上線上云、互聯互通、數據治理、算能提升、融合應用等重大引領性工程,積極拓展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旅游和智慧社區等公共服務,重慶的“智慧名城”讓大數據智能化更好地為生活添彩。
對于多數市民來說,大數據是無影無蹤的,智能化是高深莫測的。他們能夠感受到的,是身邊實實在在的變化。
路燈發生故障,井蓋毀損或挪移,處理得更快了;暴雨天氣低洼路段的積水情況,有了動態預報了;逛公園時掃一掃二維碼,可以隨便選擇語音或者視頻導游了。大家不僅能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報送信息參與城市管理,還可查看自己報送事項的處置進度,對處理情況進行評價。
重慶市江北區構建以海量城市綜合管理數據為基礎的“江北智慧城市管理大腦”,2017年以來,“江北智慧城管”主動有效發現各類城市管理問題超過115萬件,處理解決超過107萬件,辦結率接近97%,群眾滿意度超過91%。
“‘智慧城管’在全市的推廣普及,讓人們更多地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溫度,看到了‘智慧名城’建設對生活品質的提升。”江北區城管局黨委委員、區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政委兼江北區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主任曾卿華說。
“自我革命”迎接“數字革命”
“用手機通過‘渝快辦’申請電力增容,不到3天就全部辦好了。”重慶市渝北區新南路經營一家小酒館的唐博說,“以前倒是聽說過‘最多跑一次’,沒想到現在竟然‘一次都不跑’了。”
“渝快辦”是重慶在“放管服”改革和大數據智能化過程中推出的在線政務服務平臺。隨著大數據智能化成果的應用,重慶政務App“渝快辦”在技術和服務上也不斷“提檔升級”。
疫情防控期間,重慶將開辦企業的審批時間縮短為1個工作日,實行材料“一次提交”線上“一網通辦”、線下“一窗通辦”的“一網、一窗、一次、一日”全流程辦結和全程網上“無紙化”辦理,今年前5個月便有2萬余家新創辦的公司通過這種便利化操作完成了設立登記。
6月初,“渝快辦”再次優化升級,首批上線了“我要生二胎”“我要申請公租房”“我要遷戶口”“我要領取公積金”和“我要辦護照”等5個“一件事一次辦”專區。
“依托‘渝快辦’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進系統融合、數據融合、業務融合,優化在線流程辦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將群眾‘來回跑’變成政府‘一網辦’,既是‘放管服’改革的要求,也是‘智慧名城’建設的目標。”重慶市政府辦公廳相關負責人說。
為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重慶在全國率先推行“云長制”,由市長任全市“總云長”,6位市領導任“系統云長”,所有市級部門和區縣主要負責人任“云長”,按照“云聯數算用”要素集群的思路扎實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著力推進大數據智能化在民生服務、城市治理、政府管理、產業融合和生態宜居等五個領域的應用水平。
全市建立了政務數據資源目錄“三清單”制度,在全國率先實現“國家—市—區縣”三級政務數據共享體系全覆蓋,初步形成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載體平臺,市級政務數據匯聚共享接入率達90.9%,累計數據調用量超過84億條。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13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