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重慶、廣西、四川、云南、甘肅、青海西部6省區市網信辦協辦,華龍網承辦的“你笑起來真好看——決戰脫貧攻堅看西部”網絡主題活動重慶石柱蹲點采訪中,記者走進重慶市石柱縣三河鎮,探尋大山深處那一張張笑臉背后的故事。
時間:早晨7:30
地點:石柱縣三河鎮玉嶺村花椒地頭
“你們把那頭的草鋤一下,要抓緊時間啦!”劉瑞發在田坎上彎腰扯草,不忘抬頭叮囑地里的八九個大姐。這些大姐都是在劉瑞發花椒基地務工的農戶,和劉瑞發一樣,也都是石柱縣三河鎮玉嶺村人。
2013年,劉瑞發在廣東打工時,因意外事故左手摔斷,不能再從事原來的工作,只得回老家休養。沒了經濟來源,孩子上學、自己看病都得花錢。
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劉瑞發,在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的動員幫助下,開始研究發展種養殖業,從最開始150畝的青花椒,到如今的300余畝黃精、300畝吳茱萸、100余畝桔梗、100余畝黃梔子……“看嘛,除了這一小片田地,其他都是我的。”劉瑞發指著掛在墻上的地圖說。如今,不僅劉瑞發自己生活變好了,也帶動了不少貧困戶脫貧。
65歲的冉正英一家也是因病致貧,大兒子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一個勞動力,“現在跟著老劉干,土地有流轉費,我們做一天活還能收入七八十。”冉正英滿足地說。最重要的是,在這兒干活還能照顧家里的老小,就在上個月,他們一家也順利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現在,花椒已經成熟,早已被采摘銷售,雖然沒帶我們看到掛滿枝頭的花椒,但老劉卻在地里有了意外收獲。“你們快看,這么大一叢!一個、兩個、三個……”老劉認真地數著冒芽的黃精,本該9月才能冒芽長高的黃精,因為充沛的雨水,已經竄高好大一截,這些嫩芽也是老劉和這些勞作農戶們心中的希望。
時間:上午11:00
地點:重慶市石柱縣三河鎮北嶺山農業園
石柱縣三河鎮川主社區的北嶺山農業園里,馬德鳳和女兒馬小英以及農戶們正在整理剛采摘回來的梨,這些都是網友今天的訂單,他們要在下午6點前打包發往全國各地。
除了梨,李子樹上掛滿了脆紅李,馬德鳳隨手摘一個給我們,咬一口,又脆又甜,不過他說要再過幾天才好吃,等到這個月中旬,脆紅李采摘節就開始了。目前北嶺山農業園占地1218畝,除了梨和李子,還種植了櫻桃、枇杷、桑葚、無花果等17類果樹。
“以前這里是一片荒地,叫望路臺。”馬小英說從這里走到山腳下,要一個半小時,這個地方也像它的名字一樣,大家也都盼望著有一條路。“以前隔壁大伯賣肉豬,因為太熱、路途太長,到了集市肉豬已經死了,損失不少。”
也正因為路不通,發展閉塞,1999年,馬德鳳決定從縣城回鄉帶著村民把這條路修通。“要致富先修路”這句話讓馬德鳳感觸頗深,路修好了,村里的交通便利了,家鄉種的水果就可以賣出去。從2014年開始,馬德鳳和親戚陳清龍一起,流轉含撂荒地在內的470畝土地、貧困戶入股的165畝土地,開始了四季水果休閑采摘園的建設。
農戶們不僅可以通過流轉土地得到收入,還可以在這里務工獲得工資,凡是貧困戶,每年還有分紅。在采摘節上,馬小英還幫著農戶們把自己家的農副產品擺在果園涼亭里售賣,“想給大家多找點收入來源。”馬小英說,現在當地務工的農戶人均可以收入1.5至2萬,最高的可以收入3萬多。
“好甜哦!”大家在聊天時,馬小英5歲的兒子拿起一個梨大口咬著,現場眾人樂呵呵。香甜的果實甜在嘴上,也甜在每個人心里。
時間:下午13:30
地點:重慶市石柱縣三河鎮拱橋村辣椒地
我們去曾桂銀家里采訪時,他戴著草帽,背著背簍,拿著一條毛巾正在往自家辣椒地走。
辣椒地是村里外出的人免費租給曾桂銀的。如今,家里只有72歲的曾桂銀和70歲的老伴彭大芳。大兒子因病去世,兩個女兒有精神殘疾,6年前在鎮政府的幫助下,已經送到鎮里的精神病醫院進行長期治療。
“他們的情況太特殊了,但是老曾一直不放棄,自己主動脫貧。”拱橋村扶貧專干馬世秀告訴我們,以前兩個女兒沒送去精神病院時,他們既要照顧40多歲的女兒,還要想辦法養家。老伴兒腰椎病沒有勞動力,目前家里只有老曾一個人勞作,今年他又種了12畝辣椒,養了雞、羊。如今,曾桂銀家已經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我以前可是辣椒種植大戶!”聊天的間隙,曾桂銀到里屋拿出布滿灰塵的證書,這是2010年他種植了20畝辣椒,鎮里發給他的榮譽證書,不僅有證書,他還給我們展示了獎品——一床被子,打開一看,全是嶄新的。“舍不得蓋啊,這是我的榮譽!”曾桂銀說。和我們聊完,曾桂銀帶著我們去他的辣椒地,他要趕時間抓緊把成熟的辣椒摘了。他的辣椒不愁銷路,每年辣椒帶來的收益就有四萬多。
在三河鎮,像曾桂銀這樣自力更生摘掉“貧困帽子”的人還很多,“要我脫貧”變“我要脫貧”的風氣越來越濃厚。只要有勤勞的雙手,不停止追求幸福的腳步,日子一定會過得像辣椒一樣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