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8日赴寧夏考察調研。當天下午,他先后來到吳忠市紅寺堡鎮弘德村、黃河吳忠市城區段、金星鎮金花園社區,了解當地推進脫貧攻堅、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促進民族團結等情況。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搖籃,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支持流域省區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好流域人民群眾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關心的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等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黃河流域實現高質量發展與生態保護是一體兩面,必須在保護中求得發展,在發展中實現更好的保護。由于歷史的原因,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發展質量有待提高。在發展中,發達區域的經驗固然可以借鑒,但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搞突擊式、粗放式發展,不能追求短期利益,而是要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生態和發展并重,用長期眼光來謀劃推動,走出一條創新性可持續發展道路。
“黃河寧,天下平。”黃河流域的發展必須樹立全局觀念,充分考慮到對全國的影響。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加強協同,統籌推進,才能發揮出整體優勢,利濟天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引。本著生態優先、綠色為本,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以保障黃河長治久安為先,才能夠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才能把黃河治理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高質量發展是一盤棋,每個棋子都要精準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三江源、祁連山等生態功能重要地區,就不宜發展產業經濟,應主要保護生態,涵養水源,創造更多生態產品,靠生態富民。河套灌區、汾渭平原等糧食主產區,應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謀發展。區域中心城市等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應走集約發展之路,提高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貧困地區的側重點,應放在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上,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時,要不失時機的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大開放帶動大發展。
在生態文明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協調發展、和諧共生的最大優勢。這不僅意味著發展理念創新,更是一場超越傳統工業文明的變革。著眼當下,謀劃長遠,治理好黃河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蓋率,增加森林面積,多措并舉,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不負人民期望。(金羊網文/張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