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深圳4月24日消息(記者黃倩 通訊員嚴偲偲)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到來前夕,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對外公布了其在知識產權與成果轉化工作的最新進展。2019年,深圳先進院專利申請總數達到1516件,知識產權投資實現股權轉讓收益4.66億元,PCT(專利合作條約)申請數366件。截至4月8日,該院累計申請專利8905件,累計授權專利3627件,專利轉化率達到24%。

  圖為深圳先進院專利墻(央廣網發 深圳先進院供圖)

  PCT申請數366件 領跑高校院所

  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4月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教育機構中PCT排名第二的清華大學專利申請總量為265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230件。深圳先進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該院的PCT專利申請總量為366件,超過國內外知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且專利各項數據排名也位居中科院前列。其中,“3D打印方法”獲得第21屆中國專利銀獎,“一種多功能健康檢查設備及其控制方法”獲得2013年廣東專利金獎。

  專利數量大幅增長離不開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和深圳先進院的激勵機制。據了解,深圳先進院與中科院知識產權研究與培訓中心合作,發揮專家庫的功能,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從撰寫和審查答復等環節對專利質量進行把控。在此基礎上,該院每年對申請專利的數量、質量和轉化指標進行考核,從而形成科研人員積極開展專利布局的內生動力。

  此外,從專利申請的領域來看,深圳先進院的專利集中于知識產權密集型的前沿科技領域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領域覆蓋面廣、交叉性強等特點。

  股權變現4.66億元 產業培育迎來回報期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深圳先進院知識產權投資股權變現4.66億元,專利轉化率達到24%。在成果轉化上構建了新起點、新高度,實現了科技成果轉化真正意義上的閉環。

  以深圳先進院醫學影像中心團隊與上海聯影醫療公司的戰略合作為例,自2010年合作以來,聯合團隊研發出我國首臺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0T磁共振成像設備。深圳先進院以3項磁共振成像核心技術專利作價1240萬元入股上海聯影醫療公司,后又持續注入一批專利技術進行應用,到2019年實現股權轉讓到款4.37億元,股權增值35倍。深圳先進院與上海聯影將在5T、7T磁共振、PET-MR等新技術研發方面繼續保持深入合作。

  為了讓實用技術實現轉化,深圳先進院計劃從基礎研究的專利創造階段開始導入產業的技術需求,引入第三方機構,從技術路線、市場需求、應用和法律等層面進行輔導培訓,布局高價值專利。

  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表示,從科技成果,到股權價值,再到現金收益,深圳先進院這套“組合拳”有效實現科技成果投資股權價值向資產現金價值的轉化。未來將進一步在科教融合特色中發揮優勢,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在“雙區驅動”的發展的機遇下,為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近年來,深圳市應對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引導專利布局。來自深圳市知識產權局的數據顯示,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已連續16年全國城市排名第一,這也為深圳先進院的知識產權布局提供了一片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