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fā)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主動回應國際關切,向國際社會釋放積極信號。要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度,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當前,在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疫情防控驟然緊張的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深化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發(fā)揮我國負責任大國作用。

  凝聚輿情共識,形成關注人類命運的共同心聲。越是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疫情防控越需要形成合力,國際社會只有共同努力有效遏制疫情擴散,才能護佑各國共同的福祉,使全人類共享安寧。中國的疫情防控工作,全世界都十分關心。17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40多個國際和地區(qū)組織負責人以電話、信函、聲明等方式對我國表示慰問和支持。一段時間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世界關注目光,但也有一些雜音和過激反應。“疫情不能成為排外借口”,當前人類最需要的是團結,任何偏見和傲慢只會給世界帶來災難性的后果。當今世界的依存度越來越高,是一個捆綁在一起的世界,世界各國是命運共同體,當然也是安全共同體、健康共同體。疫情在全世界呈現不斷蔓延的趨勢下,各國更應該相互諒解,排除價值觀和民族因素的干擾,通力合作。

  實現信息共用,體現擔承人類命運的共同責任。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樣具有重大傳染性的公共衛(wèi)生危機,病毒的來源、結構、變異,以及傳播的渠道、方式等信息的及時公開、傳遞,關系到國際社會的合作機制和能力。疫情發(fā)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全面做好同疫情防控相關的外交工作,做好同世界衛(wèi)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qū)的溝通協調,促進疫情信息共享和防控策略協調。我們始終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tài)度,及時向世衛(wèi)組織以及美國在內的有關國家和地區(qū)作了通報。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主動同世衛(wèi)組織和國際社會開展合作和信息交流,迅速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組序列,研制成功快速檢測試劑盒,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不僅是在對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是在為世界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作貢獻。正是中國作出的努力,才避免了疫情在全球以更快的速度傳播,體現了高度負責的人道主義精神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情懷。

  做到研發(fā)共擔,完成捍衛(wèi)人類命運的共同使命。從目前的形勢看,此次疫情已經不是一國所能解決的局部問題, 而變成了一個涉及全球的整體性問題,各國在疫情的預防和管理上必須加強協調,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共同研發(fā)抗擊疫情的藥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繼續(xù)同世衛(wèi)組織保持良好溝通,加強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研發(fā)國際合作。人類是一個相互依賴的整體,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越來越依賴于需要整體性力量才能解決面臨的共同問題,愈發(fā)需要面向全球范圍提供普遍有效的基礎性公共產品。疫情防控的實現必須加強國際社會彼此合作,相互配合,盡快研發(fā)出有效應對病毒的藥物和治療方案。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看,一個合作共贏的國家間體系,才是命運與共的理性選擇。離開全人類的共同努力, 任何一個國家都無力解決這場事關人類禍福、安危的重大危機。

  推動經驗共享,實現關乎人類命運的共同應對。中國采取堅決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現出色的領導能力、應對能力、組織動員能力、貫徹執(zhí)行能力,為世界防疫樹立了典范。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表示,全球社會尚未做好準備采用中國的方式方法,而中國方法是目前唯一被事實證明成功的方法。中國在疫情防控中既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國采取的強力措施,包括管控城市、限制旅行以及在很短的時間內建成新醫(yī)院等都充分表現了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優(yōu)勢和效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向其他出現疫情擴散的國家和地區(qū)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實踐證明,中國的經驗和做法既超越了國家理性的自利性,對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具有重要的建設性,又充分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把有效驅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升到一個新階段。

  (作者:山東大學人文社科青島研究院院長、教授、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 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