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曾形象地指出,“做好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群眾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等一件件民生“小事”,雖然看起來零零碎碎,甚至微不足道,卻一頭連著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具體需求,一頭連著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宏觀大局,是構成國家“大事”的“骨架”。如果這些民生“小事”解決不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就無法保證,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無從談起。
從“廁所革命”到垃圾分類,從兒童視力到食品安全……凡是事涉民生福祉,就是“實實在在的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些看似“小事”的民生問題,作出一次又一次的重要指示批示,提出解決之道并作出強力部署,彰顯了對人民真切質樸的情感和對待工作真抓實干的品格。從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的關切和連續(xù)不斷的部署中,讓我們看到的是情系人民的赤子之心,是“作于細”而“成其大”的治國方略,是黨的初心和民心的心心相印。
共產黨人的初心是什么?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謀幸福、謀復興,其實就建立在改善衣、食、住、行等一系列民生“小事”之中,體現在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守初心,就要從這些民生“小事”做起;擔使命,就要把這些民生“小事”做實做細,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離得近、感受得到。
“從來治國者,寧不忘漁樵。”習近平總書記對一件件民生“小事”的時時關切,牽掛于心,源自初心、系著民心、凸顯恒心,不僅見證了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信念追求,也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帶來啟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能停留在口號和一般要求上,更不能“懸在空中”“停在路上”“鎖在抽屜”里,必須落實到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中去,圍繞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來落實,在各項工作、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要細心研究群眾的利益,關心群眾的疾苦,體察群眾的情緒,真正把民生“小事”做出溫度、做出水平來。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身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事關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大事”要想、要干,但事關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小事”“瑣碎事”也不能忽視。一個連小事都抓不好、辦不成的干部,抓大事也好不到哪里去,更何況民生“小事”最能檢驗初心、黨性、作風和情懷,在這一點上必須要有非常清醒的認識。如果民生“小事”解決不好,即便擁有再多的高樓大廈、再寬的馬路、再大的廣場,也得不到群眾的認可,更得不到群眾的擁戴。
像抓“廁所革命”、垃圾分類,兒童視力、食品安全一樣,要把民生“小事”做出溫度、做出水平,喊口號沒有用,說大話沒有用,等靠要更沒有用。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 緊緊扣住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發(fā)揚釘釘子精神,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天接著一天干,一張藍圖繪到底,不開空頭支票,說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切實把群眾身邊的小事處理好, 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讓利民的事更利民,便民的事更便民,惠民的事更惠民,才能把初心融入民心,在解決民生“小事”中踐行初心使命,“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在追夢路上努力奔跑,行穩(wěn)致遠。(南方網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