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寧7月2日消息 據青海省扶貧開發局消息,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青海省科技廳在定點扶貧工作中不斷創新扶貧機制,精心組織產業項目,支持特色農牧業發展,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鞏固提高脫貧成果,增強定點扶貧村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是實施中藏藥種植項目。采取土地“反租倒包”的形式,與海東市互助縣南門峽鎮卻藏寺村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租用村民土地,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指導村民和貧困戶開展黃芩、板藍根、黃芪、黨參等藥材標準化種植管護,藥材種植面積達230畝,通過勞務輸出、土地租賃等支付村民43.73萬元,每戶年純收入提高至2000元以上,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二是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在卻藏寺村投資近250萬元開展高原魚菜共生技術研究與示范,建設生產大棚和種養殖合作社用工近1000人次,支付村民人工工資近15萬元。同時,在村集體土地開展特色蔬菜和蕨麻種植示范,吸收村內剩余勞力從事田間工作,發放勞務費3.5萬元。在海西州烏蘭縣茶卡鎮巴音村投入75萬元互助資金,開展村民技能培訓,鼓勵引導村民發展以家庭賓館、農家樂、客運出租等為主的第三產業。目前,巴音村25戶農牧民開辦了家庭賓館,家庭賓館直接從業人數達46人,戶均收入4萬元以上,較上年增長50%。
三是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實現卻藏寺村農村科技信息服務全覆蓋,通過科技信息推送和科技特派員主動服務相結合的方式,推廣發展特色蔬菜、蕨麻、八眉豬等特色農牧產品。邀請西寧市推廣站專家在卻藏寺村舉辦農業科技培訓班4期,培訓人數220人次。組織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在巴音村開展技術培訓2次,培訓農民、培養種養殖能手和管理經營型實用人才。
據介紹,下一步,青海省科技廳將繼續做好定點扶貧工作,強化責任落實,提高扶貧實效,激發內生動力,在鞏固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大特色產業項目扶持力度,促進“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推動科技扶貧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