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tkqou"></i>
  • <i id="tkqou"></i>
  • <i id="tkqou"></i>

          央廣網

          精準發力供給端 “降”字做出大文章

          2018-06-28 09:48:00來源:經濟日報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

            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就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言,重點要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其中,“降”——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繼續清理涉企收費,加大對亂收費的查處和整治力度,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行業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數據顯示,今年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政策效果繼續顯現。其中,國務院陸續出臺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下調制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增值稅稅率,統一小規模納稅人標準,持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預計全年減輕市場主體負擔超過1萬億元。前4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成本比上年同期減少0.21元。

           

          圖片說明:2018年5月31日,一批中國制造的鑄管在江蘇連云港港口碼頭集港,等待裝船出口。(圖片來源:耿玉和/東方IC)

            優化經濟結構——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

            應當看到,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但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必須破除長期積累的一些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突出矛盾和問題。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要求從生產端入手,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和新經濟增長點。當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是一個深度調整的過程,也是一個沉潛修煉的過程。但無論暫時的壓力多大,有一點必須堅定不移,那就是:我們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

            降低實體經濟成本,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一方面需要深化改革,解決自身結構失衡的問題,比如化解過剩產能、處置僵尸企業、著力提高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解決與虛擬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讓體外循環的大量資金重新回到實體經濟。破解這個困擾,不僅需要調動更多的改革資源,而且要繼續在結構性改革上下功夫。

          圖片說明:2018年3月15日,河南安陽縣高莊鎮工商管理和質量技術監督所的企業登記注冊辦事大廳內,人行安陽縣支行業務骨干(左一)向新設企業的管理人員普及賬戶管理知識。(圖片來源:王建安/東方IC)

            降低企業負擔——讓市場主體“遍地開花”

            今年以來,加快科技創新與企業減負的政策不斷出臺。3月28日和4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分別推出多項減稅措施,進一步深化增值稅改革,支持創業創新和小微企業發展,減稅“紅包”讓各行各業驚喜連連。6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持續推動實體經濟降成本。

            另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進一步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調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標準。繼續階段性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繳費比例。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和輸配電價格,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降低過路過橋費用。加大中介服務收費清理整頓力度。全年要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不合理的堅決取消,過高的堅決降下來,讓企業輕裝上陣、聚力發展。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市場主體“遍地開花”,其發育的每一個環節,背后都有改革深化的助力、政策優化的呵護。不僅是降稅減費,商事制度改革不斷突破,“放管服”持續深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都在推動企業輕裝上陣,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圖片說明:2018年3月31日,一家用人單位在江蘇鹽城第43屆促進青年就業創業招聘現場舉牌宣傳。(圖片來源:蔣曉鵬/東方IC)

            增進民生福祉——以群眾期盼“引領方向”

            以群眾期盼引領改革方向,讓改革催動發展的內生動力,這正是中國的發展密碼和活力所在。今年以來,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就業和物價總體穩定,5月份調查失業率為4.8%,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一季度全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9.7%……這些,都反映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不斷加大。

            就中國經濟運行現狀看,既能有效提高供給也能有效增加總需求的政策工具很多。比如,近幾年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簡政放權政策,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總供給水平;同時也能提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積極性,增加投資需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有底線思維,就是要守住增長和民生兩條底線,在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同時重視促進就業等民生改善。

            找準發展與改善民生的平衡點,找準改革與民生的交匯點,讓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是凝聚社會合力的必然要求。我們相信,更多經濟政策圍繞“實現高質量發展”而展開,更多社會政策遵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實踐,以人民獲得感彰顯改革含金量,中國的改革已經大有作為,還將大有可為。

          編輯: 孫丁玲

          精準發力供給端 “降”字做出大文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要求從生產端入手,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和新經濟增長點。

          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v_午夜福利精品无码无删_91大神大战丝袜美女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国产视频大全
          <i id="tkqou"></i>
        1. <i id="tkqou"></i>
        2. <i id="tkqou"></i>

                亚洲一区网站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动漫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久 |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伊人激情在线视频 | 色多多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