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就能跑步健身 設施安全尚存不足共享運動倉,靠譜不?
共享運動倉內的跑步機和電視。本報記者 劉 峣攝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在共享經濟先后“入侵”出行、娛樂等領域后,健身運動也可以“共享”了。
最近,在北京等地出現了供市民自助健身的“共享運動倉”,只要花上幾塊錢,就可以在運動倉里來一場“說跑就跑的健身”。這種新奇的運動空間一時間頗受關注,也引來不少質疑!肮蚕磉\動倉”究竟是創新還是賣概念?“共享+運動”能否成為健身的新選擇?
可以邊看電視邊跑步
在北京市朝陽區某小區內,記者看到了一臺共享運動倉。這個名為“覓跑”的運動倉,占地約5平方米,倉內放有一臺跑步機。使用前,用戶需要下載手機應用或使用微信小程序完成注冊、實名認證,并繳納99元押金。隨后,只要掃描門外的二維碼進入,就可以在跑步機上運動。運動倉使用起價1元,每分鐘需支付0.2元。
雖然空間不大,但運動倉內的設置還比較齊全,可以滿足健身的基本需求。除了跑步機外,倉內還有照明設施、空調、新風系統、電視、滅火器、掛衣鉤等?照{溫度、電視節目都能夠自由調整。如果注重隱私,還可以拉上窗簾,給自己創造一個私密的健身空間。此外,倉內還貼有每日衛生記錄表,記錄顯示,每天都有人員對倉內設施進行養護和清潔。
這臺共享運動倉安置在小區的運動場附近,適逢周末,運動健身的居民絡繹不絕,前來運動倉體驗的居民也不少。
26歲的小馬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她說,自己從網上看到了共享運動倉,覺得很新奇,于是趁周末來嘗嘗鮮!案杏X跟健身房里差不多,就是空間有點小!毙●R說,“而且屋子里還有股裝修的味道,如果使用比較頻繁,不知會不會有異味!
小馬算了一筆賬:每天跑步30分鐘,花費6元,1年下來也要幾千元。雖然比去健身房便宜,但是畢竟運動倉里只有跑步機,沒有其他健身器械。她覺得,如果只是把運動倉作為健身的“補充”,還是可以接受的。
優勢和短板都很明顯
乘著“共享”的翅膀,共享運動倉似乎站上了資本的風口。據報道,有的項目已獲得百萬級乃至千萬級的投資,估值甚至過億。由于運動倉投資的門檻不高,可復制性強,很多后來者也在紛紛涌入。
有報道稱,一間“共享運動倉”的設備成本約1萬元,預估每個運動倉單日收入在70元左右,回本周期在8個月至10個月左右。記者調查發現,有的公司提出了量產1000臺、覆蓋1000個小區等目標,但是從推廣和布局現狀來看,距離這一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看好共享運動倉者大有人在。有業內人士認為,小區里的共享運動倉位于“5分鐘運動圈”里,可以方便居民就近運動,尤其是對運動時間較零散的人更有吸引力。此外,運動倉的使用和付費方式適合無法堅持定期鍛煉的人,相比于到健身房辦卡充值,運動倉的成本還是要低一些。
當然,共享運動倉的短板也顯而易見。記者體驗發現,雖然有換風系統,但運動時間一長還是有些悶;倉內有使用者留下的雜物,影響健身體驗;注冊系統尚存漏洞,有兒童在沒有監護人在場的情況下使用跑步機……
有業內人士指出,共享運動倉或許是個“偽需求”。和商業健身房相比,共享運動倉功能單一且專業性欠缺,沒有專業人士的指導,容易出現身體損傷,對于有一定運動基礎和運動習慣的人來說,并不是優選。此外,目前共享運動倉配套設施不足、器材品種單一,無法提供運動前后的更衣、沐浴等服務,運動器械本身的安全性也讓人擔心。
以“共享”推動全民健身
針對共享運動倉,健身愛好者的看法同樣褒貶不一。有的人認為,共享運動倉就像一個私人健身房,沒有“私教”的推銷、沒有他人的煩擾,可以無憂無慮地跑步。有的人則覺得,運動是件開放的事情,需要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才有效果、才能快樂。
小馬說,共享運動倉的概念很吸引年輕人,就像共享KTV、共享睡眠艙一樣,滿足了“空巢青年”一個人狂歡的需求。當然,正如共享睡眠艙因衛生和安全問題被叫停一樣,共享運動倉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需要在布局、設計及配套等方面更加合理多樣化,適應更多人群。
可以說,共享運動倉的出現,確實解決了一部分人群的健身“痛點”。專家指出,從消費市場來看,共享健身房存在市場需求,但離滿足專業運動仍有一定距離。從健康的角度來說,共享運動倉可以作為專業健身的有益補充。但要想改善體質,實現減脂、增肌等目標,還是需要有系統的計劃、專業的指導、多元的項目。
從共享籃球到共享運動倉,“共享+運動”的概念結出了更多的碩果。有關人士建議,全民健身應擁抱“互聯網+”,以“共享”的理念為賣點,吸引更多人參與運動健身。同時,政府也應當聯合相關企業,通過類似的共享產品,打造“城市15分鐘健身圈”和“農村5公里健身圈”,為百姓提供豐富的公共體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