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堅守綠色本底 再奏“長江之歌”
2016-07-20 18:00:00 來源:華龍網
通過建設長江防護林、打造三峽庫岸“綠色生態走廊”,著力實施濕地保護和修復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重慶長江沿線森林覆蓋率提升到49%。圖為7月18日,一艘滾裝船從長江水域云陽段駛過。通訊員 饒國君 攝
[治國理政創新實踐·重慶篇]堅守綠色本底 再奏“長江之歌”
【摘要】 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在8萬多平方公里市域內優化生產、生活、生態布局,引導綠色發展;實施最嚴格環保舉措,全面加強生態修復,確保長江水質“只能變好不能變壞”……
通過建設長江防護林、打造三峽庫岸“綠色生態走廊”,著力實施濕地保護和修復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重慶長江沿線森林覆蓋率提升到49%。圖為7月18日,一艘滾裝船從長江水域云陽段駛過。通訊員 饒國君 攝
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在8萬多平方公里市域內優化生產、生活、生態布局,引導綠色發展;實施最嚴格環保舉措,全面加強生態修復,確保長江水質“只能變好不能變壞”……
今年以來,中央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做出全面部署,要求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地處長江上游的重慶堅決貫徹、鼎力推進,在此前工作基礎上,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以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為依托,把綠色作為本底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在服務國家大局中優化發展。
優化生產生活生態
布局“一盤棋”融入國家戰略
記者近期在重慶沿江多個區縣走訪發現,各地紛紛結合自身環境、資源、區位等條件,優化發展思路,因地制宜完善基礎設施、開展生態建設,推動綠色發展、特色發展。
地處渝東北三峽庫區腹地的巫山、奉節等縣,過去布局一批煤炭、水泥項目,帶來諸多環境隱患。如今,這些區縣紛紛關停高污染、高耗能廠礦,依托山水資源精心培育旅游經濟、特色農業,一、三產業已占GDP近六成。
走進渝西江津區珞璜園區,塔吊林立、馬達轟鳴,千萬噸級樞紐港正加緊擴建。區委負責人介紹,珞璜緊鄰重慶主城、坐擁深水航道,市里大力調減周邊小港,把珞璜港吞吐量擴大到2000萬噸,并借勢承接高端裝備、電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
而重慶主城則加快完善都市功能,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風生水起。在渝北區仙桃大數據谷,先后有微軟、高通、安謀等70多家國內外知名創新公司落戶,一個追蹤全球智能硬件和大數據潮頭的產業集群逐漸崛起。
“‘各優其優、優優與共’良好發展態勢,得益于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全面優化全市生產生活生態布局,‘一盤棋’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沈曉鐘說。
記者了解到,自2013年起,重慶就將全市38個區縣劃分為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和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并配套相應政策,引導各功能區域特色發展、差異發展、聯動發展。
今年以來,重慶進一步完善環境、產業、財政、考核政策,著力推動產業跟著功能走、人口跟著產業走、建設用地跟著產業和人口走,公共服務跟著人口和功能走,統籌推進以大都市區為主要載體的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建設,以大生態區為主要載體的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確保在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實現產業優、城鎮優、生態美、環境美。
嚴把環保底線
筑牢長江生態屏障
長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但多年來,生態退化、環境污染不同程度存在。
“長江經濟帶既是經濟發展帶,更是生態共同體。”重慶市委主要領導表示,重慶地處長江上游,理應更加自覺地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把綠色作為全市發展的本底,堅守生態紅線和環保底線。
為此,重慶率先實施差異化產業“禁投清單”和環保負面清單。
“長江、嘉陵江、烏江沿線全面控制新建、擴建排放重金屬、劇毒物質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工業項目;一般工業企業和園區擺放,也將設定距江5公里到20公里的‘安全距離’。”重慶市環保局局長史大平說。
全面強化環境風險防控和污染治理。目前,重慶已在西部率先實現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城市垃圾集中處理率達99%,累計淘汰和關閉企業256家,三峽庫區、沿江地帶和人口稠密區的污染源基本實現“盯住看牢”。
長壽經開區是重慶重化工產業聚集地。記者近期走訪發現,一套人防、技防、物防和聯防“組合拳”在這里嚴密運行。重點企業和園區污水排放24小時在線監控,數據適時回傳市環保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風險預防預警體系也基本建成。
持續開展生態修復工程。通過建設長江防護林、打造三峽庫岸“綠色生態走廊”,著力實施濕地保護和修復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重慶長江沿線森林覆蓋率提升到49%;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穩定。
“生態環境問題,實質是發展方式問題。”重慶市委提出,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必須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加快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渝東北、渝東南既是集中連片貧困區又是生態屏障的核心載體,近年來,堅持以生態涵養為主題、以綠色經濟為主線,“面上保護、點上開發”,以部分區域為重點推動保護與發展協調并進。
在三峽庫區,則著力推動萬州、開縣、云陽一體化協同發展,落實好“大保護”總體要求,形成長江經濟帶新節點。
統籌岸線資源
科學布局互聯互通
長江經濟帶建設,貨暢其流至關重要,但歷史形成的岸線資源無序開發、立體交通體系薄弱,嚴重制約黃金水道功能發揮。
“過去進港鐵路很少,大宗物資往往要多次倉儲、轉運,浪費時間、提高了成本。”重慶長江輪船公司總船長王嘉玲說。
今年以來,重慶全面加強長江岸線和港口的清理、統籌。重慶市交通委主任滕宏偉介紹,通過保護、利用、置換、淘汰,嚴控小港口開發,把貨運功能向樞紐港集中。
同時明確把果園港區、珞璜港區、龍頭港區、新田港區統稱為“重慶樞紐港”,根據各自區位、岸線、集疏運條件,結合周邊產業業態,在集裝箱、件雜、散貨等業務上發揮各自優勢;按照“港口、物流、產業”一體化原則,布局集裝箱碼頭,規劃一次性到位,鐵路一次性完成鋪軌、公路一次性進港、岸線一次性控制。
記者日前來到兩江新區果園港,10多個5000噸級泊位全部投用,進港專用鐵路運行繁忙。港區負責人介紹,今年港區內暢外聯功能進一步優化,與上游攀枝花、廣元、西昌等地,下游鎮江等地建立聯動機制,水水中轉和鐵水聯運線路突破10條,全年預計吞吐量可達1200萬噸。
“但是,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瓶頸,仍然是重慶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最大制約因素,特別是上游航道等級偏低,高鐵、高速公路密度較低。”滕宏偉表示。
當前,重慶正進一步推進長江干線和骨架支流航道治理,消除“中梗阻”和瓶頸制約;加快高速鐵路、骨干貨運鐵路、高速公路、港口碼頭、機場等建設步伐;大力發展多式聯運,著力構建內暢、外聯、互通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
編輯:杜靜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長江之歌;本底;長江上游;長江防護林;長江水質;長江水域;長江干線;長江干流;重慶市委
長江經濟帶構建以帶串群格局 將建部省級聯系機制,《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為有效落實政策推進,長江經濟帶的協作將在現有國家、部內和省際協調機制基礎上,建立部省溝通聯系機制。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長江經濟帶將形成中國的經濟脊梁,也會進一步加速東部、中部、西部一體化,以及沿著長江經濟帶的南北進一步一體化。
2016-07-14 06:35:00
國家發改委網站昨天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建設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的通知》,確定33個開發區為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
2016-06-03 10:00:40
揚中是長江三鮮河豚、鰣魚、刀魚的洄游產卵地,這里素有“中國河豚島”之稱。
2016-04-27 09:19: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