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甜頭”在哪
2015-03-01 09:19:00 來源:百度新聞 說兩句 分享到:
僅隔3個多月,中國人民銀行再次決定降息。此舉將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減輕實體經濟運行的資本負擔,但這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已經轉向。央行將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更加注重松緊適度—
在全球超過10家央行于2015年降息后,2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5%。
2015年以來,受美元走強、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回落等因素影響,印度央行、瑞士央行、丹麥央行、土耳其央行、澳大利亞央行等紛紛降息。中國央行也加快了貨幣政策調控的節奏,此次距離上一次在2014年11月22日的降息僅3個多月。
與上次降息時相似,此次降息繼續與利率市場化改革相結合。中國央行此次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
推動融資成本回落
之所以選擇此時降息,與實際利率水平上升相關。受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的影響,近幾個月以來,消費物價漲幅有所回落,工業品價格降幅擴大,對實際利率水平形成推升作用。從2015年1月的數據來看,CPI同比增長0.8%,創出2009年11月以來的新低;PPI連續35個月負增長,此外,PMI、進出口和外貿數據均較為乏力。因此,此次降息也在市場意料之中。
由于當前物價漲幅處于歷史低位,為適當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間。“當前降息是為了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降息能夠緩解融資貴問題,增加企業投資意愿。
此前有人認為,降息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不大。但降息實際上是推動企業融資成本回落的重要政策指引。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央行公布的基準利率仍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再次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可望直接對金融機構貸款實際利率產生一定下拉作用。與此同時,存款基準利率的進一步下調,也有利于降低金融機構籌資成本,帶動各類市場利率和企業融資成本繼續下行。
這從上次降息的效果就可見一斑。2014年11月22日央行降息以來,當年12月的數據顯示,非金融性企業及其他部門一般貸款(不含貼現)加權平均利率為6.92%,比降息前(2014年10月)下降0.44個百分點。
“估計這次降息還會進一步起到降低名義利率和企業融資成本的作用。”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這次降息基本屬于對稱性降息,銀行存款基準利率的下調,也會為貸款利率下降提供較多的空間。
利率市場化再加快
3個多月后,央行再度擴大存款利率浮動空間,顯示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明顯加快。
近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存款利率浮動區間逐步擴大,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持續提升,已初步形成差異化、精細化的存款利率定價格局。而在此前,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存款保險制度即將推出。在這一配套制度已經箭在弦上之際,進一步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
同時,隨著理財等存款替代類金融產品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負債類產品已自發實現了市場化定價,此外,資本項目也在逐步開放,這都推動我國必須要加快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
“加速推動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風險也可控。”馬駿認為,去年11月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之后,存款利率上行的壓力減弱,有些銀行甚至沒有用足上浮空間,表明均衡存款利率已經離上限不遠了,這也將為我國貨幣政策框架從數量調控為主向價格調控為主的模式轉型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央行相關負責人同時強調,存款利率浮動區間擴大后,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空間進一步拓寬,有利于促進其完善定價機制建設、增強自主定價能力、加快經營模式轉型并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并且有利于健全市場利率形成機制,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貨幣政策取向未變
市場較為關注的是,此次利率調整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取向轉變?實際上,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仍是保持實際利率水平適應經濟增長、物價、就業等基本面變動趨勢,并不代表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
在國際油價下跌的背景下,如果名義利率不變,實際利率(即名義利率減通脹率)就會上行。因此,馬駿認為,不應將此舉視為貨幣政策取向的轉變。在通脹率下降及實體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之下,適當降低基準利率,努力保持實際利率的基本穩定,目的就是維護中性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此次降息后,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均已接近10年來的最低水平,進一步大幅頻繁下調的空間已經不大。”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師鄂永健認為,本次降息后,貸款利率已經處于較低的水平,所以,央行半年內繼續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同時,還將繼續寓改革于調控之中,適時通過推出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等方式,繼續擴大金融機構自主定價空間,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并進一步完善利率調控體系。(經濟日報記者 陳果靜)
編輯:李江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參與討論
我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