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國際傳播高峰論壇(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廣州12月6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蘇紅 廖曉鍵)12月5日,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翻譯與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國際傳播高峰論壇廣州中醫藥大學大學城校區舉行。本次活動由廣州中醫藥大學主辦,廣州中醫藥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翻譯專業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
“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怎么才能在中國文化國際傳播活動中大顯身手,凸顯中華民族幾千年與疾病斗爭的經驗總結精髓,并作為中華文明對世界的重要貢獻傳播出去,從而服務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這里都有大量的學術話題需要我們去認真研究。”廣東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葉金寶在致辭中指出,以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國家戰略為背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國際傳播高地建設,也有利于發揮三地特色優勢,集聚灣區中醫藥文化國家傳播資源,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國際傳播戰略聯盟,促進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效益最大化。
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宏斌介紹,作為國家“雙一流”中醫藥學科建設高校,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屈指可數的中醫藥人才培養、科研和醫療服務的高地和重地,廣中醫在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方面也肩負著責任和使命。只有推動中醫藥與國際現代教育、科技、醫療與文化的全面對接,才可能使中醫藥學科納入世界人類文明大體系,為服務全球人類健康服務。中醫藥走國際化的道路是一流中醫藥大學必經之路和必然旨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傳統醫藥國際交流中心鄭亞峰表示,中醫藥是傳統醫學的核心組成,中醫藥發源于中國,但不僅屬于中國,更屬于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進一步加強傳統醫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必將進一步促進中國傳統醫藥的新發展,而這些工作離不開中醫翻譯人才和外語+中醫的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人才。
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國際傳播高峰論壇中,李瑞林教授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文化哲學的一種具體表征,具有公共性、規范性和實踐性。面對文化多樣性和認知差異性的歷史和現實世界景觀,中醫藥國際傳播,應遵循本位外位參照、中外互補互鑒原則,塑造有利于中醫藥跨文化理解和國際實踐的新生態。
“如何成功地建立起一套真正能夠理解中醫、解釋中醫的國際話語體系,我們的中醫如何走出國門?中醫文化走出去,關鍵在翻譯。”王東風教授認為,中醫的背后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是哲學與醫學的高度融合。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中醫文化勢必擔負著走出國門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