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10月9日消息(記者雷愷)2020年國慶中秋佳節,陜西文物旅游顯現出強勁的復蘇趨勢,節日期間共有719萬人次的觀眾在全省文博單位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接受紅色革命教育,感受家國情懷。
節日期間,陜西省文單位積極運用多種手段,不斷滿足公眾文化需求,通過舉辦展覽、延長開放時間、舉辦社會教育活動、門票優惠等方式全力滿足觀眾參觀的意愿。據統計,全省文博單位共推出60余項文物展覽和200余場社會教育活動。陜西歷史博物館舉辦了“萬家共國慶,夜掛明月圓”的中秋節主題活動,向觀眾講解了中秋節的來歷及民俗等知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舉辦了“記錄奇跡”圖片展,精選近400幅具有藝術性、科學性和真實性的兵馬俑相關照片資料作為展品,用鏡頭講述“奇跡”的故事、秦俑人與“奇跡”的故事和觀眾與“奇跡”的故事,將文物的精美絕倫和深厚的歷史、藝術、科技內涵用另一種視角展示給觀眾。
陜西具有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光輝燦爛的革命文化,黃帝陵、兵馬俑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延安寶塔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觀眾到陜西人文景區成為多數人的必選之地。由于節日期間全省整體天氣情況不佳,基本以持續性的陰雨天氣為主,一定程度限制了游客的出行熱情,加上限流措施這使得陜西今年文博開放單位的參觀人數總體較去年有所下降,但是陜西文物旅游還是顯現出強勁的復蘇趨勢。
據統計,延安市節日期間文博單位的接待觀眾量達到62.1萬人次,僅比去年64.86萬人次下降了4.3%;西安市憑借自身厚重的歷史文物資源,從眾多旅游城市中脫穎而出,已經成為了國內出行熱門城市首選之一,這個長假全市文博開放單位更是為西安帶來了210萬觀眾,基本恢復到去年的75%左右;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八天共接待觀眾40.4萬人次,其中前七天接待觀眾38.5萬人次,已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5%;陜西歷史博物館共接待游客7萬人次,其中前七天接待觀眾6.1萬人次,已基本逼近75%的最大承載量限額。節日期間陜西實行預約參觀的多地博物館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現象,文博單位游客量已顯示出強勁的復蘇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