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9月28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謝子建 黃嘉慶 范敏玲)28日,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范區啟動暨廣州開發區、廣州高新區重大項目集中動工活動舉行。全區65個重大項目參與集中動工,20個項目現場簽約,計劃總投資1841億元,預計達產產值(營業收入)約3098億元。本次活動是《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獲國務院批復以來的首次重大項目集中動工。

上圖為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范區啟動建設。(央廣網發 劉斌 攝)

  知識城10年蝶變再提速

  2平方公里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范區啟動建設

  2010年6月,中新廣州知識城項目正式奠基。歷經10年開發建設,知識城從地方合作項目,逐步發展成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并蛻變為中新合作“3+1”旗艦項目,被賦予“推進科研成果創新轉化,建設知識創造示范區”的重要使命。《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近期獲國務院批復同意,知識城將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著力打造知識創造新高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灣區創新策源地、開放合作示范區,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

  當天啟動的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范區,是在2019年中新雙邊合作機制會議上簽署合作共建的重大平臺項目,將開展科技創新、知識產權、智慧城市、金融服務、數字經濟、人才培養等領域合作。該項目在《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將帶動知識城發展邁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中新廣州知識城歷經10年建設,一期合作的重點集中在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和招商引資等領域。隨著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升級,知識城進入了開發建設2.0階段,二期合作范圍將擴展至知識產權、智慧城市、科技創新等前瞻性領域。”中新廣州知識城開發建設辦副主任徐暉表示。

  當天隨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范區一同“亮相”的還有12個中新合作動工項目。其中,新加坡國家電網及天然氣網投資運營方新加坡能源集團將在知識城建設總部基地,實施區域能源項目的投資、建設及運營,助力知識城生態城市的建設;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參與的Star3D數字化醫療項目具備開發以及產業化齒科3D打印相關技術,助力知識城打造具有示范帶動效應以及國際競爭力的數字醫療產業轉化中心;來恩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在知識城擴建新項目,致力于開發針對病毒相關癌癥和慢性乙型肝炎的T細胞免疫療法。

  據悉,中新廣州知識城已建立國家和省、市三級工作機制,先后簽署知識城合作發展項目59個。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建成6大研發平臺,啟動產業化項目47個,中新合作標桿項目“知識塔”開工建設,新加坡商務服務中心等100多家企業和機構入駐騰飛科技園、中新智慧園等創新載體。中新雙方以知識城為載體推動在科技創新、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先進制造和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取得了長足進展。

上圖為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范區效果圖。

  20個項目簽約落戶

  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勢頭不減

  活動當天,廣州開發區、廣州高新區新引進的20個項目在活動現場簽約落戶。項目類型主要涵蓋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新基建產業鏈、生物醫藥等領域,其中包括京東方、寶潔等行業龍頭企業新投資項目。

  端口器件、智慧物聯和智慧醫工領軍企業京東方,在該區設立京東方在廣東的第一個獨立法人公司,將從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開發、平板顯示產品銷售等業務。

  寶潔公司則在該區加碼投資大中華區智能技術創新中心項目,將發揮寶潔全球科技創新的平臺優勢,與粵港澳大灣區相關產業開展協同合作,進一步提升寶潔在智能制造和現代物流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應用,新材料與綠色制造工程,全鏈路創新體系和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領域中的領先優勢和帶頭作用。

  由趙宇亮院士領銜的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與榮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粵港澳灣區納米生物數據研發總部,從事納米生物信息技術大數據平臺開發、建設、運營,服務于廣大生物制藥企業、納米科技企業、醫療機構和科研院所,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持開發區納米科技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落戶于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的中國工業互聯網中心,將匯聚全省乃至全國的優秀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強化“軟件定義的智能制造”,充分發揮廣州開發區工業基礎雄厚的優勢,帶動區域制造企業的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沿著“產業數字化”發展路徑,進一步強化地區產業聯動,提升地區經濟面對新冠疫情背景下國際經濟下行壓力劇增的抵御能力。

  廣州開發區、廣州高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軍團進一步得到壯大,生物安全產業基地體利德曼體外診斷中心、百濟神州、安濟盛生物、中潤醫藥、麓鵬制藥等項目新落戶該區。

  據了解,目前廣州開發區集聚市場主體20萬余家,其中500強投資企業196家、規上企業3855家、上榜2020年世界500強的本土企業2家;吸引匯聚諾獎獲得者、院士、廣東省“珠江人才”等高層次人才1004人。

  今年,該區把招商工作作為對沖疫情影響、實施經濟逆周期調節的重要抓手。2020年1-8月新注冊內資企業4.1萬家,同比增長59.11%,注冊資本1190億元;合同利用外資34.86億美元,同比增長197.22%;實際利用外資17.8億美元,同比增長17.11%,位居廣州市第一,國家級開發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