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9月12日消息(記者雷愷)陜西省教育廳印發關于全面落實《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明確勞動教育是大中小學必修課程,要開齊開足課程,不得擠占、挪用課時。

  通知要求全面落實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要求,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學校是勞動教育的實施主體,要立足本校實際,明確勞動教育目標內容、課時安排、主要勞動實踐活動安排、勞動教育過程組織與指導及考核評價辦法,統籌制定本校貫徹落實《綱要》實施方案;要嚴格落實國家課程開設規定,開好勞動教育課程,將其作為勞動教育的主要載體,并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特點,圍繞勞動精神、勞動能力、勞動知識進行統籌設計,以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等為課程實施主要途徑,系統開展勞動教育。

  要統籌安排教學時間。學校是勞動教育的實施主體,要開齊開足課程,不得擠占、挪用課時。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必修課程課時安排: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用于活動策劃、技能指導、練習實踐、總結交流等,與通用技術和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有關內容進行必要統籌;職業院校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不少于16學時,主要圍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組織、勞動安全和勞動法規等方面設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階段勞動教育課不少于32學時,課程內容應加強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普及與學生職業發展密切相關的通用勞動科學知識,并經歷必要的實踐體驗。

  要拓展課外勞動實踐活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大中小學要統籌利用各方資源,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由學校組織實施以集體勞動為主的勞動實踐活動。組織學生深入實踐基地、田間、工廠、校外活動場所等,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使學生切實經歷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體會勞動的價值。組織學生深入鄉村、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開展社會公益勞動和志愿服務,鼓勵學生勤工儉學。

  同時,要健全勞動素養評價體制。各學校要健全勞動素養評價制度,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把勞動素養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五育”目標之一,從加強勞動教育的視角,優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各項指標設計,制定評價標準,建立激勵機制,實現勞動教育在綜合素質體系中的獨立占比。要全面客觀記錄課內外勞動過程和結果,加強實際勞動技能和價值認同情況的考核。要建立公示、審核制度,確保記錄真實可靠,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

  通知要求加強勞動教育條件保障機制建設,各學校要建立黨組織主導、校長負責、家庭社會聯動的勞動教育工作機制,確保各項要求落實落小落細。要切實落實勞動教育所需要的師資、場地設施、經費投入,保障教育教學活動正常開展。建立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實施、師生安全保障和勞動教育考核激勵等機制,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開展勞動教育基地建設和教學科研活動,提高教育教學和勞動實踐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