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9月9日消息(記者桂園)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進一步下放審批事權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目前,山東省實現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模式的重大轉變,改革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全過程審批用時從2018年之前的300多天縮短至不超過100個工作日,改革目標已基本實現。
建設項目開工前需要辦理施工許可證,施工圖審查就是其中的重要環節。施工圖審查機構的數量多少關系到施工圖審查的效率。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取消了施工圖審查機構總量控制,允許具備條件的單位申報施工圖審查資格資質,有效解決圖審機構數量偏少和審圖效率不高等問題,激活了圖審中介服務市場。包括施工圖審查機構認定許可事項在內,9月1日,11項省級許可事項調整由濟南、青島、煙臺以外的其他13個市和部分功能區實施。而此前,50多項原省級部門負責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已全面下放濟青煙3市。
推動審批事項同級化是山東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中精簡審批環節的方式之一。為了精簡審批環節,作為省優化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所在單位,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22個成員單位,在系統梳理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事項和環節后,通過減、放、并、轉、調等方式大幅精簡審批環節。在2019年9月公布的《山東省工程建設項目主要審批事項清單》中,工程建設項目從開工前的立項到竣工驗收備案,需要辦理的全流程事項,從改革前的112項精簡到73項,壓縮了35%。
為了解決圖審多頭辦理材料多的問題,2019年11月,山東省相關部門印發了《關于推行施工圖設計文件數字化聯審制度的指導意見》,完善施工圖設計文件數字化聯審機制,由一家圖審機構同時完成消防、人防、技防和水電氣暖信等多項施工圖審查,相關部門和專業經營單位不再進行技術性審查。同時,指導各市建成運行數字化多圖聯審系統,申請人上傳電子圖紙,無需報送紙質圖紙。通過實行數字化多圖聯審,審查用時從改革前的幾個月壓減到了12個工作日,今年1-8月,各市合計開展數字化聯合審圖項目9500余個,為企業節約了大量時間和成本。
山東省住建廳在全省推出的“一張表單”——《山東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一張表單”編制材料清單指引》,涵蓋了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全部審批事項,申報材料從381件次壓減至201件,壓減率近50%,填寫表單要素壓減80%以上。
此外,依托統一的信息數據平臺,山東省住建廳在改革中全力推進系統建設。按照“三級建設、四級使用”的原則,推動省市兩級系統建設,2019年6月,省級審批監管系統完成部署;當年11月,各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提前一個月建設完成,2020年開始在縣市區上線運行。山東省住建廳指導各市審批管理系統與300余個業務系統實現互聯互通,破除了“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實現了各部門審批信息共享。
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中,山東省全面建立容缺機制。針對群眾和企業需求,允許申請人以書面形式對次要條件或欠缺手續作出補齊補正承諾后,先予以審查、審批或提前進入下一審批環節,待符合正式審批條件后,及時將模擬審批結果依法轉化為審批許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中也在全面推行并聯審批,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審批前后關系,將全流程劃分為四個階段,將原來分散在16個部門的73個審批事項整合到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4個階段并行推進或并聯辦理,印發了《全面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并聯審批管理指導意見》,每個階段明確一家牽頭部門,通過實行按階段并聯審批,實現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從“單項串聯”向“多項并聯”轉變。
根據投資主體、項目類型、規模大小分類研究制定了社會投資工業項目、社會投資民用項目和政府投資項目3類審批流程圖,實現精準實施分類審批。3類項目主流程審批用時分別壓減至不超過45日、45日、70日,其中備案類工業項目不超過35日。對建筑面積不大于3000平方米、功能單一、技術要求簡單的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減至20個工作日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