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7月18日消息(記者桂園)記者從山東省政府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隨著山東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斷降低,市場主體日益活躍,上半年,全省實有市場主體達1110萬戶,新登記企業38.9萬戶,同比增長14.5%,經濟活力顯著增強。

  據介紹,近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建立了由省主要領導同志親自抓的工作推進機制,各級圍繞“一次辦好”目標,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制度創新和流程再造,全省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提升。圍繞企業所需,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大幅削減省級權力,推進“市縣同權”,推行“一業一證”,不斷降低市場準入門檻。“3545”改革持續升級,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1個工作日,簡易低風險項目審批不超過20個工作日。大力優化政務服務,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鏈辦理”“一網通辦”,各級政務大廳全部建立幫辦代辦、吐槽找茬、窗口無否決權服務機制,疫情期間,“不見面審批”占比達80%。持續做好“降費惠企”文章,頂格減免小微企業“六稅兩費”,降低社保費率等,大幅減輕企業負擔,今年1-5月為企業減負約597億元。

  為企業創造良好營商環境、提供優質政務服務,是政府的天職。5月份,山東省政府出臺了《關于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及19個配套措施,下一步,山東將全力抓好落實,著眼于“企業需要什么服務、政府就提供什么服務”,全力打造“少高優強”的一流營商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更加充沛的陽光雨露。

  一是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全面提升便利化水平。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務。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和成本,免費為企業提供一套印章和“政策包”。實行工程建設項目施工圖聯審、聯合驗收,區域評估費用由政府承擔。簡化水電氣報裝,小微企業用電接電零上門、零審批、零收費。

  二是突出服務集成,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通過持續優化服務流程,讓企業辦事“跑一次”為上限,“不用跑”為常態。省級權力事項除特殊情況外全部下放給各市實施,進一步減少企業辦事層級。全面推開無差別“一窗受理”,再推出一批面向企業的“一件事”主題服務,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接受企業群眾全方位評價,真正讓企業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三是聚焦痛點難點堵點,全面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針對企業反映強烈的政策獲得感不強、貸款難、投訴維權難等問題,有針對性出臺解決措施,提升改革的精準性。今后,出臺新涉企政策時充分征求企業意見,同步明確新老政策銜接辦法,為企業留出適應調整期。加大對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力度,年內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綜合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全面推行“企有所訴、我必有應、接訴即辦”,建好企業訴求“接訴即辦”平臺,收到企業訴求后,實現1個工作日內啟動核實程序,3個工作日內答復,15個工作日內解決或服務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