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菏澤6月18日消息(記者劉海奎)“咱家門口的那條污水溝經過治理,變成一個美麗的小廣場啦!多虧了咱村的第一書記!”近日,山東菏澤曹縣閻店樓鎮周樓村的一位村民向在外打工的家人興奮地講述家鄉的新變化。

  山東菏澤曹縣閻店樓鎮趙白堂村、周樓村和曹莊村是山東省定重點貧困村,一直以來,村級黨組織思想保守,村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不完善,村民也找不到致富增收的好路子。

  山東省政府辦公廳派駐曹縣閻店樓鎮三位“第一書記”駐村后,圍繞基層組織建設、基礎設施完善、集體經濟發展等方面深入開展實地調研,確定了“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服務觀念,創新發展理念”的幫包思路。隨著駐村工作的不斷開展,村里的一盞盞太陽能路燈亮起來了,一條條水泥路修起來了。

省政府辦公廳派駐趙白堂村第一書記趙國忠(左一)(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把“主題黨日”開到田間地頭

  黨建工作是“第一書記”的重點工作,為了提升村干部整體素質,“第一書記”組織后方單位黨支部到幫包村開展支部結對共建活動,把“主題黨日”開到了田間地頭。

  針對幫包村存在的村級班子建設滯后等問題,“第一書記”組織村干部赴中共山東省黨史陳列館開展黨性教育活動,回顧學習黨的歷史,重溫入黨誓詞,點燃為民辦事的激情。活動中,村干部感慨:“黨員就應該有黨員的樣子,不為村里干點實事,自己就對不起這個黨員身份”。

  “我們通過抓黨建,引導村干部堅定理想信念,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將大家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山東省政府辦公廳派駐曹縣閻店樓鎮趙白堂村“第一書記”趙國忠說。

  “咱是為群眾服務的,不是鍍金的!”

  抓好了隊伍建設,下一步就是朝哪個方向努力的問題。

  “咱得為老百姓干點實事兒!必須記住咱是來為群眾服務的,不是鍍金的!”三位“第一書記”堅持從群眾最關切的事情抓起,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不搞花拳繡腿的形象工程,不留問題層出的爛尾工程。

省政府辦公廳派駐周樓村第一書記鮑建民(左一)、趙白堂村第一書記趙國忠(左三)(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趙白堂村團結河上兩座生產用橋已經被洪水沖垮多年,村民從村子到自家地里忙農活兒要繞行好長一段路,“第一書記”趙國忠了解這一情況后,協調資金100萬元,用于兩座生產橋的重建工作,其中一座橋已經趕在麥收前完工,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在了解到幫包村還有村民存在吃水難問題后,趙國忠第一時間向縣水務局打了報告,申請了13萬元資金對村內自來水管道進行了提升改造,徹底解決了260戶村民飲水問題。

  周樓村育英中學附近有一條長50余米的污水溝,每到夏季便散發異味,也給學生上學帶來安全隱患,可是長期得不到解決。周樓村“第一書記”鮑建民在調研中發現了這個問題,他決心把治理污水溝這件事作為幫包工作的突破口,積極向上級部門申請資金,將污水溝進行綜合治理,建成了一個小型廣場,成了周邊村民休閑活動的好去處。

  曹莊村“第一書記”聶建華因地制宜,利用村里現有蔬菜大棚優勢,投資60萬元建設200噸蔬菜儲存冷庫,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3萬余元。此外,他還協調13萬元資金進行了戶戶通改造。

  曹莊村的一名退休干部感慨:“以前天黑之后或者下雨的時候不敢出門散步,路上坑坑洼洼的,全是泥,要是一不小心踏坑里了,還可能崴腳。現在走在咱村新修的路上,就兩個字——踏實!”

  “打造一只不走的隊伍”

  “第一書記”的任期只有2年,2020年又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幫包任務完成之后,村子該怎樣發展?如何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是三位“第一書記”入村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為了解決村班子主動謀劃發展意識不強,工作缺乏創新性等問題,“第一書記”組織村干部先后赴武城、鄒城、泰安、蘭陵、浙江安吉等地學習考察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產業發展,實地參觀知名企業并與企業負責人座談交流,尋求合作機會。

  在趙國忠看來,組織考察交流,不僅僅是為了讓村干部們學習經驗,更重要的是幫他們開闊眼界,看一看跟外面的差距,“我們做幫包工作,外部力量扶持固然很重要,但終究還是需要激發他們的內在潛能。”

  為了充分挖掘幫包村的內生動力,“第一書記”們把推動產業發展,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

省政府辦公廳派駐曹莊村第一書記聶建華(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趙白堂村依托“花海世界”項目,鼓勵引導村民發展餐飲美食、民宿旅游、體驗采摘等,走三產發展與農業增收相融合的新路子;

  周樓村“第一書記”鮑建民利用曹縣暉澤安飲水務公司備用飲水井,投資60萬元安裝桶裝飲用水生產線,既提高了村民飲水質量,又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項目投產后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3萬余元;

  曹莊村依托千姿苗木花卉產業園特色產業項目,在“第一書記”聶建華推動下,成立了種植專業合作社,打造農業產品高端品牌,致力于發展綠色農業,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在三位“第一書記”看來,把理念留下來,把產業做起來,解放思想,拓寬思路,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隊才是扶貧扶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