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4月27日消息(記者陳慶濱)在4月27日天津市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天津市工信局總經濟師周勝昔表示,近年來,天津市軟件產業步入高速發展期,主營業務收入連續三年保持20%的高增速,2019年預計突破2000億元,增長20%以上,高于全國5個百分點。據工信部《2019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天津市產業結構優化指數居于首位,比平均水平高8.5個分值。一季度以來,疫情對全市軟件產業影響總體可控,線上應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8.6%,整體呈良性發展態勢。
據介紹,目前天津市700家軟件規上企業率先實現全面復工復產,累計返崗人數10.4萬人,其中遠程辦公人數9.8萬人。企業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為疫情數據的實時監測和態勢分析提供數據平臺與技術支撐;360集團第一時間推出“疫點通”、“疫情通”等一系列社區疫情防控解決方案;曙光天津工廠為河南、安徽、江西等抗疫一線“戰場”提供數百臺服務器設備;先特網絡系統有限公司為衛生醫療部門提供網絡信息數據保障服務;科大訊飛為防疫一線提供翻譯設備,有效解決了“外防輸入”過程中的語種溝通難題。
據周勝昔介紹,疫情期間,軟件產業在生產、生活各個方面都凸顯出了重要的作用。云簽約、云納稅、云辦公、云看病、云上課成為疫情中百姓工作生活的日常,AI測溫、智能識別,診斷輔助、病毒分析等智能技術在防疫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宅經濟”、“云經濟”的興起,為信息服務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空間。一季度軟件產業營業收入明顯優于全市水平,紫光云、360、云賬戶等龍頭企業在繼續保持了高速的增長態勢。云賬戶實現收入102億元,同比增長42%,納稅6.55億元,同比增長50%。可以看到,通過這次疫情更加顯示出了新經濟、新業態的韌性、抗挫能力和發展潛力。
3月20日,麒麟軟件總部正式落戶天津,標志著“PK”體系已成為支撐國家信創工程的主流技術路線,構建了國內最完整的自主可靠信息技術產業鏈。國產化應用替代從天津落地成長,并逐步走出天津、邁向全國,天津逐步成為了信創產業的國家級基地。此外,國網天津電力與華為公司展開深度合作,采用安全自主可控技術,成功打造基于鯤鵬生態的電網云和數據中臺。其中,云平臺可為各種業務系統提供靈活豐富的網絡、計算和存儲環境,數據中臺將為電力營銷業務應用、用電采集系統匯集海量數據,進一步實現數據“可提取、可流轉、可匯集、可分析、可應用”。深入挖掘能源大數據應用場景和價值,打造城市的“智慧能源大腦”。
下一步,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天津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重點推進軟件產業統計年報、軟件名城創建、工業APP大賽籌備、區塊鏈產業三年行動方案編制等重點工作。通過政策落地、集群打造、優化產業結構等方式,多措并舉助力企業在津落地生根、發展壯大。推動成立市級基礎軟件創新中心,爭創國家基礎軟件創新中心。實施開源生態培育工程,匯聚國內外優秀的開源資源,打造國內一流的開源社區。形成國產軟件“天津產品群”,打造信創產業完整產業鏈。成立國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天津分聯盟,加快構建“產學研用”自主創新聯盟。持續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行動方案”,制定出臺“智能科技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中芯國際二期擴能、中科曙光基地二期等一批項目,進一步提升產業規模。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增長20%,著力培育云賬戶、360、滴滴等三個千億總部,加快麒麟操作系統建設,打造1-2個“國家軟件名園”。
在人工智能、5G、車聯網、區塊鏈、VR/AR等重點領域天津將打造30個典型應用場景,推動新技術、新模式轉變為新動能、新增長點。深入實施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行動計劃,加快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發展,規模部署蜂窩車聯網C-V2X網絡,推動車聯網落地應用和產業集聚發展。支持西青等重點區率先發展,積極推進虛擬、封閉、開放三級測試體系建設。打造大數據和工業APP試點示范。依托天津市優勢領域,輔導企業申報國家試點示范項目,圍繞精準推送、數據分析、數據安全等領域重點突破,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揮工業APP優秀解決方案的示范引領作用,繁榮工業互聯網應用生態,為天津市智能科技產業發展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