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4月20日消息(記者劉陽)天津作為老牌汽車產業基地,嚴防疫情蔓延的同時,精準服務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快速發展。天津三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的一汽-大眾天津分公司新車下線、產銷同比上升,實現逆勢增長,為天津經濟注入一劑“強心劑”。

  同期復工 天津汽車產業鏈加快復原

  4月9日一汽-大眾探岳X首車下線,這比計劃提早了3周。但這款汽車從研發、調試到成功下線卻歷經磨難。

  汽車生產需要上萬件零部件,要知道汽車行業基本都是“零庫存”生產,這些配套企業不復工,整車廠就無法復工。一汽-大眾天津分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李成感受良多,“我們在天津的供應商就有155家,還有北京、上海甚至湖北省的供應商,這些配套企業復工,我們才能保證持續生產。”

  面對突發的黑天鵝事件,大家都沒有經驗,天津地區供應商的防疫工作一開始并不順利,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裝備工業處楊鴻旭說:“許多配套企業受疫情影響或多或少都有顧慮,剛開始復工比較難。”

  營商環境好不好說到底是能不能給企業解決切實問題。疫情影響下,復工復產是現實考題,天津多部門聯動,跨省協調盡最大力度為一汽-大眾天津分公司復工做足了準備。詢問防疫物資準備充足與否,提供員工藍領公寓,開通“直通車”服務……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協調上下游企業快速復工。

  楊鴻旭說:“2月初我們為汽車企業復工做準備,配套企業生產環境及防疫物資是否到位,是否具備復工條件……這些細枝末節的工作我們每天都在進行,同時我們設立了專班機制,確保在整車生產基地開工時配套企業最大力度同步復工。”

  李成說:“讓我特別感動的是,天津市工信局局長尹繼輝當時直接對我說,‘你提清單,我協調’,沒想到真的在我們2月20日復工時,全部天津配套企業都復工生產了。”

  除了天津市內配套企業,外省市配套企業也需要盡快溝通。整車生產就算少了一個螺絲釘都不行。李成說:“要知道對我們企業來講,跨省協調幾乎是不可能的,天津工信局直接派專員協調,把我們其他省市的供應商基本協調到位。”

  迎難而上 政企合力促生產

  突發疫情讓原本在項目調試的供應商外方技術人員紛紛回國,這讓李成措手不及。“最多的時候六、七十外國技術人員在工廠調試,因突發疫情外方技術人員要求回國,設備調試一度陷入停滯困境。”李成說:“設備調試停滯就很有可能造成延期風險。著急是肯定的。”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困難面前需要企業凝聚力。“天津基地比較新,技術人員都是從長春、成都、佛山等基地選出的能兵巧匠。外方技術人員撤離后,焊裝團隊以探峰實驗室骨干人員為核心組成突擊隊迅速接手調試工作,攻克技術難關,按時完成了新項目調試工作。”李成說。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李成坦言:“我們制定了14項防控預案。為解決部分供應商人員短缺問題,我們主動派人去支援。受海外疫情影響,我們爭取進口配套資源,尋找替代零件方案。同時天津經開區人社局也為供應商搭建招聘平臺,快速解決供應商用工短缺的問題。”

  在此期間,涌現出一批愛崗敬業的員工。有著30年黨齡的老黨員密思斌臨危受命,大年初二就告別90多歲母親毅然奔赴工作崗位,填補供應商缺位造成的技術及人員缺口。他用自己高超的技能承擔起最為困難的側圍零件調試工作,帶領團隊連續奮戰56天,解決26項技術難題,為項目提前完成搶回28天時間。

  “員工能快速返津多虧了天津多項服務,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各個部門對我們員工回津后隔離期安置,隔離期線上培訓發補貼,減免稅費等方面,主動服務,詳細講解各項政策,這些舉措都讓我們感到政府和企業是一條心。”李成說。

  據了解,一汽-大眾天津分公司2020年一季度產量為3.46萬輛,同比上漲3%,銷量為4.27萬輛,同比上漲176%。李成表示,2020年全年生產目標為27萬輛,較2019年22萬提升23%,疫情對2月產銷影響較大,但目前天津分公司已克服疫情影響,4月22日將啟動雙班次生產,實現日產1200輛以上的產能,目前已具備年產30萬輛的生產能力,根據市場需求將繼續挑戰更高產量目標。

  加快推進龍頭企業發展,就是加快推動產業鏈整體發展。2019年天津市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共計1000余家,產值超過1000億元,其中規上企業300余家,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形成了日系、德系等外資零部件企業占據主要份額,民營零部件企業快速發展的零部件產業發展格局。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支持龍頭企業牽頭實施產業鏈垂直整合,發揮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作用,搭建本地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擴大本地產業上下游配套。加快導入一汽、豐田、長城優勢車型新產品,引進高附加值關鍵零部件企業,形成聚集效應。全年汽車產量力爭達到130萬輛,增長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