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青島1月7日消息(記者王偉 通訊員李巖)近日,教育部發文正式批復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立項建設,成為繼第一批七個中心之后,教育部第二批立項的七個前沿科學中心之一,也是山東省首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第二批其他6個前沿科學中心的依托高校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6所高校。
前沿科學中心設立于2018年,是我國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的核心內容,是教育部推動高等學校加強基礎研究、實現創新引領的重要舉措。按照教育部要求,前沿科學中心將作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抓手,凝聚整合創新資源,發揮學科群優勢,面向世界匯聚一流人才團隊,促進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成為現代大學制度的試驗區,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的樞紐,成為我國在相關基礎前沿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創新中心和人才搖籃、具有國際“領跑者”地位的學術高地,率先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
深海作為地球系統中最大的生存空間,是建立和發展地球系統科學理論的重要窗口。中國海洋大學牢牢把握教育部建設前沿科學中心的重大歷史機遇,積極謀劃、科學組織、統籌兼顧,由吳立新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高起點籌建“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著力提升深海多圈層相互作用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原始創新能力,致力打造全球深海科技創新高地和一流創新人才培養搖籃,對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要意義。
中心整合海洋高等研究院和四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優勢資源和力量,依托海洋一流學科,發揮大氣、地質、化學、生物、信息等多學科綜合優勢,匯聚該領域高水平人才團隊,聚焦深海能量物質循環及其氣候效應、海底圈層耦合與板塊俯沖、深海極端環境下的生命過程三大關鍵科學問題,以深海觀測、探測、模擬以及大數據技術為支撐,率先切入深海戰略要地,進行跨學科交叉融合研究,大膽開展“非共識項目”和“無人區”問題的探索,著力提升深海多圈層相互作用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原始創新能力,力爭在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重大前沿領域、國家深海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科技創新與服務支撐能力方面發揮引領作用。